海安,一片丰腴灵秀的水土,悠久辉煌的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淳朴的民风民情,汇聚成了海安文学的根和脉。 “彭敏老师从可恨、可笑、可怜、可敬四个角度讲述了词人苏轼的故事,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苏轼的精彩人生,也让我更加深刻认识到学习古代诗词、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前来聆听中国作家协会《诗刊》杂志社编辑部副主任、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总冠军彭敏《说不尽的苏轼》文化课的学生陆瑶颇有感悟。 8月30日上午,一场由中华文学基金会和中共海安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文学之乡”文学主题日活动在海安上演,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中华文学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鲍坚等文学“大咖”齐聚海安,共赴文化之约。文化课堂、打卡场馆、作品评析……系列活动让“文学之乡”海安尽显文学之范,绽放文学之花。 图书馆是很多人开启文学创作之路的“精神高地”。刚刚斩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的何平回到母校海安中学,与学弟学妹们深情回忆起当年在此求学时的情景,他坦言自己的文学之路起步于海安:“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海安文学生活就很丰富了,我跟丁捷(江苏省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在海安中学读书时是室友,聊文学、谈写作,氛围很好,比较重要的文学期刊在海安都能买到。文学渗透海安人的日常,热爱写作的人很多。”同为海安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吴义勤当天也来到海安中学,置身古色古香的红学馆,感受红学元素与文化气息。吴义勤说,红楼文化在海安中学校园里已逐渐孕育成一条既厚重深远,又新鲜勃发的红学文脉。图书馆是学校信息资源汇聚中心和校园文化服务中心,图书馆的重要性和独特价值不言而喻,对海安的文献服务、文化育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海安文学创作活动越来越丰富,作家队伍凝聚力显著增强,涌现出了一批有影响的小说、散文、诗歌和报告文学等优秀的文学作品。作家出版社当代文学编辑部主任、小说家李宏伟等以评稿、讲座结合的方式,为全市20余名文学骨干开展了面对面的辅导培训,与会人员共同对《破楼庄》《追逃》两部作品进行精彩的点评,一场高质量的互动式交流,赢得了阵阵掌声。“改稿会无论是对作者本人,还是对于文学创作的发展繁荣,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一部扛鼎之作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千百次锤炼与打磨。这不仅是一个出精品的过程,更是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能力的过程。”海安市作家协会主席周花荣表示。 2021年,海安荣膺“中国文学之乡”。举办本次活动,旨在更好地建设海安“文学之乡”品牌,在普及文学阅读、繁荣文学创作、发展基层文学事业等方面更上一个台阶,打造全国文学工作标杆,进一步释放文学阅读张力,激发文学创作热情。 持续推进“文学强市”建设,扩大“文学之乡”品牌影响是海安市委、市政府的共识,海安独特的人文底蕴以及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壮志豪情,是广大文艺工作者书写创作的源泉。2013年至今,海安已连续举办九届“青墩文学艺术大赛”,累计发表近260部文学作品。由海安本土作家卓牧闲(段武明)创作的网络小说《朝阳警事》成功入选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推介的25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网络文学作品。 海安文脉绵长、文人辈出、佳作纷呈。近代语言文字学家魏建功被誉为《新华字典》之父。蒋和森的《红楼梦概论》被红学界公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专著。海安先后涌现出夏坚勇、汪政、吴义勤、陈歆耕、刘旭东、丁捷、徐循华、陈驰、王勇等数十位知名作家。他们笔下的文字,贯穿着乡土根脉,见证着家乡盛衰轮回的岁月,也向世人展示着“文学之乡”的新气象。 近年来,海安改建新建海安博物馆、青墩遗址博物馆、七战七捷纪念馆等12家场馆,投资5 .72亿元建成文化艺术中心,投资0.8亿元新建市图书馆。同时,建成多个24小时城市书房、24小时自助图书馆、24小时公共阅读空间。 文化兴则城市兴,文化强则城市强。为策应文化强市建设,奏响文化发展最强音,海安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意见》及其配套政策,高标准、高规格、高质量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各项工作。 吴义勤认为,“文学之乡”海安文学主题日活动举办得正当其时,“今后,中华文学基金会也将携手海安共同打造‘文学之乡’品牌,通过邀请名家来海作讲座、设立文学创作基地、开展文学作品改稿会等方式,让更多高水准的文学活动落地海安,促进海安本土作家更快成长,进一步拉近文学与读者的距离,为海安人民带来一场场精神的盛宴。” 诚如斯言。本次活动为海安文学创作者们以文弘业、以文铸魂增添了强劲动力。“海安将进一步做实活动、做好服务、做靓项目、做出精品、做大品牌,让海安在普及文学阅读、繁荣文学创作、发展基层文学事业等方面再上新台阶,奋力开创海安‘文化强市’新局面。 ”海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卢林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