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市街,是扬州古运河边一条六百多米长的古街,路上铺设着花岗岩麻石,是老城区居民出行的一条重要通道。每天,王军都要来到皮市街 111 号的边城书店,在这里他已经埋头故纸堆,潜心从事古籍修复事业十年,他也从一名 " 穷书生 " 成长为扬州 " 广陵工匠 "。 王军在修复古籍 80 后 " 书痴 " 来扬州开书店 80 后王军,出生于安徽,求学于南京,扎根于扬州。" 我大学学的是法律,但是毕业后没做两年工作我就辞职了。" 从小王军就喜欢书、喜欢文字,是一名 " 书痴 "。对于离南京很近的扬州他非常向往," 扬州是一座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辞职后我就来到扬州开了一家书店。"2008 年,王军的书店在扬州大学北路上开业了,专门售卖文史哲类图书。此时网络书店、电子书正在风靡,人们的阅读方式悄然发生了变化,让王军的书店梦变得非常沉重。" 每月几千元的营业额,甚至不够支付成本。哪怕退掉一半店面,也难以为继。" 现实残酷,但王军心中关于书的梦想却一直没有破灭。后来他将书店搬到房租更为低廉的柳湖小区车库,这里面积很小,光线昏暗,出入不便,地面潮湿,显然都不是一家书店的合适地点。特别是看着书籍因潮受损,更是让他心痛不已。2012 年,他又将书店搬到了皮市街的大芝麻巷内,一路辗转,唯一不变的是王军关于书的梦想。 古籍为他打开了一扇大门 " 刚来的时候皮市街还是一条三四米宽的小街,路还是搓板路。" 王军的边城书店是最早落户皮市街的 " 网红店 " 之一," 古街的氛围和边城书店的文化也是比较契合的。" 王军告诉记者,他之所以给书店起名 " 边城书店 ",是因为喜欢作家沈从文,他觉得 " 边城 " 有那种边缘、放逐,而又自得其乐的感觉。 游客打卡边城书店 由于对书的热爱,即使生活再困难,见到一些喜欢的古籍,王军都要筹钱买下。几年间,他花费数十万元,买下了数千册古籍。而这些古籍,也为王军打开了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门。 " 看着这些残破的古籍,我很心疼,一开始准备找人修复,后来发现太贵了修不起。" 于是王军决定自己动手修复古籍,便购买了书籍,到处寻找相关视频,自学古籍修复技艺。 在修复中,王军也在不断阅读学习古籍。古籍中的知识浩如烟海,琴棋书画诗酒花茶自不言说,还有农业商贾、园林建筑。王军惊喜地发现,原来通过古籍可以连接万物。 用文创让古籍走进现代生活 也是在修复的过程中,泛黄的古籍残页给了王军灵感。" 这些古籍残页,完全可以开发出全新的文创产品。" 一开始是简单的装饰画,一片片残页断句经过精致的装裱,格外显得精致典雅。后来还有古籍灯具、古籍雨伞、锦灰堆 …… 这些因古籍而生的文创产品,大受欢迎,很快就圈粉无数。边城书店也逐步走上了以古籍修复为基础,古籍文化创意产品为特色,古籍主题文化策展、研学为核心的文化发展道路。 边城书店的古籍文创作品 近年来,在古城复兴方面,扬州一直在行动。2020 年 9 月 20 日,扬州市广陵区成立广陵古城管委会,在保护好古城物理形态、空间肌理,传承好古城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妥善慎重地推进古城开发利用,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这两年,皮市街越来越网红了,各种新潮的文创店、餐饮店、咖啡店,让这条街变得热闹起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了边城书店。" 我们店的消费主力人群,正是 25 岁到 45 岁的人群。" 未来他想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 多年坚守,让边城书店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目前,书店主要的营收,分为策展、文创与研学。很多外地的图书馆都邀请王军带着古籍,前去进行展览。2020 年边城书店古籍修复成为扬州市广陵区非遗项目,2021 年王军被评为第一届 " 广陵工匠 "。随着古籍修复事业不断壮大,王军在古运河边的三湾公园又开设了边城书院,专注古籍的主题策展和研学。" 我现在已经举办了上百场活动,有数千人参加。"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王军的古籍修复、文创手作,走进了古典文化的世界。 王军开展古籍修复研学活动 " 现在国家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我们书店的发展都是好时代赋予的。" 王军表示,书店如今成为 " 网红 ",要特别感谢这个时代。对于未来,王军想将古籍文化和古籍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并将他们搬到网络上,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们现在也逐步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古籍修复、文创的知识和短视频,希望能在两三年内取得成效。" 古籍散发的活力以及大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让王军坚信古籍事业未来可期," 我想把书店做得更有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