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36304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无数文人学者为之付出心血,其中最让人称道的,当数扬州马氏后人为《四库全书》作出的特殊奉献。 儒商马曰琯与马曰璐兄弟 清代扬州盐商大都具有“贾而好儒”的文化传统,大兴藏书、刻印古籍之风,涌现出众多的藏书家、出版家。盐商加硕儒的马曰琯、马曰璐兄弟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马氏兄弟业盐扬州,他们酷爱书籍,不惜重金广为购书、抄书,建起了闻名遐迩的丛书楼。他们不遗余力地访书、购书、抄书,孜孜不倦地读书、校书、重雕古书,斥巨资刊刻时人著作,创造了享有声誉的“马版”,兄弟二人还毫无保留地将丛书楼的大门向名士学者敞开。不少诗人、学者既是小玲珑山馆的座上宾、常客,又是丛书楼的老读者,他们利用马氏的丰富藏书,增加知识素养,完成自己的学术著述。 《两淮盐法志》中的扬州文汇阁图 乾隆帝下诏编纂《四库全书》 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清高宗为编纂《四库全书》下诏设立《四库全书》馆,广征天下藏书,特别对江浙地区点名访求。闰三月初三,乾隆谕令军机大臣派两淮盐政查访扬州马氏藏书,称“淮扬系东南都会,闻商人中颇有购觅古书善本藏者,而马姓家蓄书更富,凡唐宋时秘册遗文,多能裒辑存储,其中宜有可观,若能设法借抄副本呈送,与四库所储,实有裨益。”这说明乾隆十分清楚扬州马氏丛书楼藏书之丰,乾隆特谕翰林出身的两淮盐政李质颖“向其家借出,缮录副本呈送”,李质颖委派专人查访马裕家藏书(其时马氏兄弟已过世),并从马裕家藏全部1385种图书中,前后三次总共择取776种,专差呈送至苏州《四库全书》总裁处供查核。 扬州马裕及众商积极献书 《清宫扬州御档》中的多份奏折,较为详细地反映了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帝为编纂《四库全书》,殚心竭虑,广征博采天下“好书”,以充实“四库”的良苦用心及其做法,从中还可清晰地看到,扬州地方官员以及盐商大贾为《四库全书》编纂作出的努力。其中《奏为扬州商人马裕家藏书事》通过君臣之间的对话,可借以了解征书借书的过程: 乾隆三十八年闰三月二十八日奉上谕:前以办理四库全书,闻扬州商人马姓家内藏书颇富,曾传谕李质颖,令其就近妥协访问借抄。昨据高晋等奏到续采书单折,内称已将商人马裕家内书籍开列目录拣出一百三十三种,以六十八种发苏州书局校勘,其六十五种在扬州就近检查解省,又拣出六十二种开单一并借出。嗣据李质颖札会奉旨饬查,已将续取之书停其解送,等语。乾隆帝看到扬州马氏上呈的书单后,认为马裕存有藏书不献之嫌。 “至昨,阅单内所见各书亦多系近代人诗文等集,其于古书善本尚概见。马裕家夙称善于收藏,何所存仅止于此?或原办时尚系地方官往彼询尚不精不备,亦未可知,并着李质颖善为询觅,如单外另有佳本,仍开目录续奏,以便检核备用,务期多多益善。将此谕令高晋等遵照办理并谕李质颖知之。” 后经过两淮盐政李质颖采用旁证的方法,反复解释,才使乾隆帝勉强相信,马裕藏书颇富,但没有秘藏之事。李质颖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四月十九日恭呈奏折后,于同年6月、7月、9月等,分别恭上《奏为续得书籍专差赍送事》《奏为恭进书籍事》《奏为续购各书专差赍送事》等奏折,将访觅的古书佳本情况及时禀报乾隆帝。细观其内容,除了敬呈书的数量外,折件中未曾见到“秘藏”之类的文字。事实上,马裕已将自家珍藏的典籍776种全部献出了。 乾隆帝对马氏献书之举给予褒奖 在编纂《四库全书》时,乾隆采取的褒奖策略是很开明的,提出:藏书家进呈书在五百种以上的,赏给《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进呈书在一百种以上的,赏《佩文韵府》一部。对私人所进的精醇著作,乾隆亲自为它评咏,书写于卷首,并会尽快将原书发还。 马裕因进献图书卷帙浩繁,邀功受赏,奉到乾隆帝恩赐内务府所刻《古今图书集成》一部,共五千二百卷,分类三十二典。随即装成五百二十匣,藏贮十柜,供奉正厅。继而又获赐《平定伊犁御制诗三十二韵》《平定金川御制诗十六韵》,并《得胜图》三十二幅。 御档记载马裕家献书事的奏折(局部) 另从史料中获知,乾隆帝为纂修《四库全书》先后颁发了三十多条谕旨,题诗达五十九首。既设官拨款,又奖罚分明,直到退位仍然孜孜不倦。文津阁、文溯阁书尾均钤有“太上皇帝之宝”印,证明乾隆皇帝在退位之后,对《四库全书》的编纂仍然十分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仍然可以在《四库全书总目》中看到,凡“马氏”所进之书,书名下都标有“两淮马裕家藏本”字样。这是对“扬州二马”的最好纪念,并将载入史册,名留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