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江苏在线

搜索
热搜: 活动
微信
qq
weixin
书香江苏在线 首页 各地动态 南京 描写早期现代化的上乘之作,叶兆言《仪凤之门》研讨会举行

描写早期现代化的上乘之作,叶兆言《仪凤之门》研讨会举行

2023-2-21| 发布者: shiyun| 查看: 2007| 评论: 0|原作者: 陈曦|来自: 现代快报

摘要: 2 月 17 日,叶兆言长篇小说《仪凤之门》研讨会在南京举行。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叶兆言一直保持着稳健而旺盛的创作姿态,近年来先后推出了《刻骨铭心》《通往父亲之路》《南京传》等多文体的优秀作品,长篇新作《 ...
  2 月 17 日,叶兆言长篇小说《仪凤之门》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研讨会现场

  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叶兆言一直保持着稳健而旺盛的创作姿态,近年来先后推出了《刻骨铭心》《通往父亲之路》《南京传》等多文体的优秀作品,长篇新作《仪凤之门》首发于《收获》2022 年第一期,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单行本,是叶兆言迄今为止创作的 13 部长篇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该作聚焦辛亥革命前后二十年的历史,书写南京在其中承担的命运。主人公杨逵和他的一道拉车的兄弟水根、冯亦雄,革命党人张海涛、老李,以各自的方式卷入动荡的时代中。杨逵先是稀里糊涂地加入了反抗清廷的革命,又稳稳抓住了下关开埠繁荣的契机,一跃而成为商界名流。从懵懂无知的少年到穷途末路的中年,他涉足革命、商界、政坛,好似时代的宠儿,又为时代付出了代价。

  书写对象由秦淮和鼓楼转移到下关
  《收获》主编程永新注意到,叶兆言以往的南京书写多着墨于秦淮、玄武湖、莫愁湖,但《仪凤之门》里转移到了长江,小说的历史节点跟上海近代史的发展非常契合。


  叶兆言表示,早在十几二十年前,他就起念要写一部发生在上海的现代化故事,但最后还是回到南京,因为写南京最顺手。
  作为老南京人,叶兆言以前对仪凤门并不熟悉。几年前开始写《南京传》的时候,他才对仪凤门有了更详细的了解。
  仪凤门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是南京明城墙十三座城门之一,为南京城北部通往长江岸边的咽喉要道;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军舰沿长江兵临南京城下,大炮径直瞄准仪凤门;光绪年间,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修好仪凤门,并在门下铺设了南京第一条近代马路,为下关开埠做准备;1931 年,国民政府改仪凤门为兴中门,取振兴中华之意 …… 小说中的仪凤门,作为一双见证历史风云际会的眼睛,阅览着命运悲喜和城市变迁。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认为,《仪凤之门》标志着叶兆言的南京书写在地理空间上的一次转移——从以秦淮和鼓楼为中心的空间区域转型到下关。随着这样的转移,叶兆言的南京书写不再是古典意义上的南京城市,而是在现代世界的版图上书写南京的城市故事和城市人的命运。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邓凯称《仪凤之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描写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上乘之作。" 叶兆言永远怀着一颗炽爱和好奇之心,试图写出一个不一样南京,他以深厚的修为和独特的文人气质写出了南京城的林林总总,也写出了南京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嬗变。"

  意蕴丰富的 " 历史性细节 "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说,从秦淮河到下关的仪凤门边,叶兆言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南京,呈现的却是大时代、大视野。" 第一所女子学校、第一条大马路、第一列城市轨道列车、第一座砖混大楼 ……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巴黎和谈以及许许多多的人物,每一页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背后是几十年扎实的积累。"
  南京大学教授王彬彬关注到小说中的 " 历史性细节 "。" 这样的细节,用几十个字或一百多字,传达出的对历史面貌和深层社会心理的揭示,远远超过几千字、几万字。这需要作家对历史有相当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他举例说,小说里面写武昌起义爆发后,杨逵出城找人,城门看守拽拽每个人的辫子看看是真是假,以此判定这个人是不是革命党。" 今天很多作家写历史都飘在那里,都是现找资料看的。兆言写历史特别地道,得益于他的长期积累。"
  此前,叶兆言就《仪凤之门》接受现代快报采访时曾说,他的小说常给人一种印象——写得很真。对他来说,这既是表扬也不是表扬。如果将长篇小说比作一座大楼,事件和场景的真实,相当于房子里面的装潢," 你看我的房子,不说我的房子好,光说我的装潢好,挺煞风景。"

叶兆言

  尽管叶兆言并不迷信来自历史本身的真实,但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认为,史感的建立对于确立小说的真实感和人物形象非常重要," 实证的真实被还原到历史场景当中,对读者的触动会更深切一些。" 而叶兆言对南京和这段历史的熟悉,是刻到骨子里去了,不是简单地通过百度和知识堆砌就能够造就的那样一种文气。
  在他看来,小说主要人物杨逵并非主体性特别强的个体,很多时候是被历史潮流和日常生活的惯性推着往前走。" 历史就像海面的波涛,普通人被历史卷着走的生活,好比波涛之下的潜流,这道潜流可能是历史最真实的部分。"

  城市文学的 " 巅峰之作 "
  《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说,《仪凤之门》书写了 1907-1927 年这段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封建主义的根基发生了动摇,民族民主革命风起云涌,叶兆言站在文学家的立场见证历史、书写历史,为我们描绘了历史进步中的艰难样态。" 小说主人公杨逵从黄包车夫误打误撞成为革命者,最后演进成了商人实业家,这其中财富如何创造、家庭如何组建、爱与不爱如何转换,理想又如何破灭,叶兆言探究了人物的这些行为是如何发生的,以及时代如何给人物命运打上印记。"


  山西大学教授王春林认为,叶兆言是以非虚构的《南京传》和虚构的《仪凤之门》为南京立传。"《仪凤之门》有两个主人公,通常意义上的主人公是杨逵,写他的命运跌宕起伏的过程;另外一个主人公就是南京城。小说也是两条结构线索,显性的就是杨逵个人的命运沉浮,隐性的就是南京现代性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丁帆称《仪凤之门》是城市文学的 " 巅峰之作 "。小说特色在于,将沉重的历史时段轻松诙谐地放在上层和下层人物的命运当中展示,同时,把宏大的历史叙述放在充满着江湖气和烟火气的描写中。" 你不要看叶兆言很淡泊,但他写起人物的江湖气来下笔很狠,杨逵也好,水根也好,南京人大大咧咧的江湖气让我吃惊。"
  湖北大学教授刘川鄂认为,小人物遭遇大时代的故事在叶兆言这里取得了突破。他形容阅读小说的感受,好像置身于一个充满着帝王气和文人气的城市,却突然看见有人拳头一挥、用很江湖的方式打招呼。" 兆言的书写,除了脂粉气、帝王气、才子佳人气之外,着重写了底层游民的江湖气。在底层社会,说话靠的是拳头、刀子和银子,而眼镜镜片的厚度是不重要的。"
  此外,作品在表现现代中国革命的传统文化资源、早期革命资源的多元化、江湖文化和码头文化的复杂性等方面也很有力度和新意。

  不断刻画南京城的气质和性格
  《仪凤之门》以细腻的笔触和详细的史料去写车夫的生活方式,这让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刚想起美国汉学家史谦德的社会史名著《北京的人力车夫》。不止于此,小说还试图通过人力车夫再现整个二十世纪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背后其实有很大的抱负。
  在徐刚看来,小说有着城市地理学的意义,是城市的历史再现,尤其是读了《南京传》后再来看《仪凤之门》,就会明显感受到小说里不断穿插南京的历史和景观,比如到了后面不断地写四马路、小西天、阅江楼 ……" 历史小说为了追求史料的准确性有时候会被史料压垮,但叶兆言的小说一方面建立在历史材料之上,另一方面是用文学想象去建构,是两者共同完成和再造的结果。"
  另外,叶兆言也不断试图刻画南京这座城市的气质和性格。" 北伐军和北洋军对峙的时候,南京人潇洒得很,大家耳朵里听惯了炮声,该吃吃该喝喝。"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大先亦有同感。"《仪凤之门》渗透着作者对南京城、南京人、南京文化的整体性的理解。南京人对于南京城饱经城头变幻的云淡风轻,实际来自于对安稳平常生活的渴慕,是经受砥砺与风霜之后的不屈和坚韧。这个渴慕不是来自于理性的认知,而来自于肌体记忆。"
  (省作协和出版方供图)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版权所有: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指导单位:江苏省新闻出版局 江苏省全民阅读办 主管单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
备案号:苏ICP备10080896号-8  地址:南京市洪武北路55号置地广场 邮编:210005 电话:025-84783597 传真:025-84783531 技术支持: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