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联合推出“爱悦读•云分享——强国荐书”专栏,特邀省社科联、省文联、省作协、省科协、南京图书馆等单位支持,长期约请各大出版社总编辑、图书馆馆长、文化名家、知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社科名家、理论专家、科学家等各领域知名人士,结合自身阅读经历,为读者推荐一本好书。 今天为大家荐书的是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硕士生导师刘甲良,推荐书目:《大国重器的诗意文化》,作者黄西蒙,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从“天问”火星探测器到“嫦娥”探月工程,近年纷纷亮相的大国重器,展现了中国日益强大的科技实力,国人的自信也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市面上有关大国重器这一话题的书籍也越来越多。前几日,笔者就收到了中国工人出版社寄来的相关图书《大国重器的诗意文化》,读完之后颇有收获。 谈论大国重器者,大多从科技角度入手,却少有人发现大国重器命名背后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不仅它们的名字是诗意的、浪漫的,项目本身也被人们赋予了文化上的想象力与美好的情感寄托。《大国重器的诗意文化》一书作者黄西蒙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因而在创作上做到了另辟蹊径——虽然该书的写作对象是大国重器,但重点却并不是介绍中国的科技成果,而是讲述大国重器背后的历史故事,呈现科技成果背后的文化价值。由此一来,喜欢科技的读者,能够从中了解更多历史文化知识;而爱好文史的朋友,也可借此发现科技与人文的交汇之处。关于书名中的“诗意”,作者在序言中坦言其包含两层意思——表面上看,这些大国重器名字里或含有诗文元素;往深处看,其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使得中华文化的魅力与价值得到彰显。 《大国重器的诗意文化》一书选取了二十二个大国重器项目的名字,包括天问、嫦娥、鲲鹏、天宫、祝融等,深度挖掘其命名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及传统文化知识。值得关注的是,该书特地介绍了相对鲜为人知的三项大国重器——“墨子”计算机、“张衡一号”电磁监测卫星、“徐霞客”保障舰,这是我国科技成就向古代先贤致敬的三个代表。前两者是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杰出人物。墨子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小孔成像实验的技术专家,部分设计之精巧,甚至让鲁班都深感佩服。他开创的墨家学派在先秦占有重要地位,有“不入于儒,即入于墨”的说法。此说还有另一版本,是“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论哪种,墨家都稳居“第二”,足见其学派的影响力。张衡作为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制作过地动仪与浑天仪,相比起地动仪灵敏程度的争议,浑天仪在测定天体的黄道经度和地平坐标方面的成果更具有说服力。时至今日,浑天仪的造型还成为不少仙侠影视作品里“神器”的蓝本。至明代,中国古代各项科技成就开始进入总结阶段,徐霞客以一己之力,历经三十年著成《徐霞客游记》一书,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为后代研究祖国山水、地质地貌留下宝贵资料。这些杰出人物用自身的“躬行”,构成了中华民族孜孜不倦、勇于探索、继往开来的画卷。除了在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起到阶段性作用的学者外,这些知行合一的实干家同样用行动书写了民族精神的谱系。 总而言之,《大国重器的诗意文化》一书内容不仅是对历史的展示,更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解读大国重器的诗意文化,是进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一扇大门,泛舟于文化之海,我们会为中国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而惊叹、自豪。在书中,我们可以品味诸多大国重器背后的诗意文化。宇宙飞船“神舟”背后有飞天夙愿的艺术表达,航空发动机“昆仑”身后有名山的神秘历史与文化内涵,巨型射电望远镜“天眼”背后有探索世间无穷奥妙的精神,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身后则有浪漫故事与丰富意象……大国重器的文化色彩与中国历史文化的魅力,在这一刻实现了交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