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统计国内评分最高的10部反腐剧,由周梅森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雄踞了半壁江山。周梅森小说的影视转化能力有多强?6月18日,在由江苏省作协召开的周梅森影视文学创作研讨会上,每张席位上都放着一张“成绩单”:迄今为止,周梅森的10部长篇全部搬上荧屏,由他担任制片人、出品人、艺术总监的一批影视作品荣获飞天奖、金鹰奖等多个国家级大奖。 写改革、写政商、写人性、写群像,始终“在场”的周梅森把自己的书桌放在大地上,描绘当代中国的高歌猛进、风云激荡。周梅森作品接二连三的成功改编,背后蕴藏着怎样的密码? 在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邓凯看来,“周剧”成功的密码是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敢于直面社会问题的勇气,“为民请命”“为社会鼓与呼”“为时代做书记员”的社会责任感,和作家驾驭宏大、复杂题材的能力。“他一方面称颂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另一方面也对政治、经济、社会领域深层次问题有着清醒的忧思。”邓凯说。 “不要做古装,不要做穿越,现实主义才是人民群众最要看的。”先后与周梅森合作了《国家公诉》《我主沉浮》《我本英雄》《突围》等剧的上海耀客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吕超铭记着周梅森关于影视剧生产的“箴言”。在吕超看来,展现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画卷,是周梅森作品最有价值的地方,再次印证了时代性、人民性、文学性是影视的根本,也是中国文学能够提供给影视的最有营养的资源。 比如,《人间正道》讲干部的政绩观,《国家公诉》讲依法治国,《天下财富》讲“天下财富,取之有道”,《中国制造》讲大国崛起,“人民”系列更不用说了,就是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所以有人说,周梅森的小说是改革开放的文学注脚,是当代社会政治生活的年鉴。”江苏法治报社副总编辑、江苏法治影视文化中心总监宋世明说。 在省作协副主席、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看来,周梅森对世道人心的把握,得益于他丰富的政治学、经济学知识,使他有能力“深描”深层现实。而除了强烈的现实性,影视剧成功的关键是要有精彩好看的故事、丰满出彩的人物。周梅森也说,他其实没有刻意地追求影视化,但他的写作风格和习惯非常接近影视化,“因为我喜欢讲故事、喜欢塑造人物”。 对此,省文联主席章剑华深有共鸣。他认为“周梅森是编故事的高手。他的作品总是开门见山,通过一个突发事件,一下子抓住观众,然后迅速推进;情节错综复杂,伏笔层层铺设,悬念层出不穷,结局出人意料”。在章剑华看来,塑造人物的关键正是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周剧’中,即使是反面人物、腐败官员,也不是简单的坏人,周梅森从不搞脸谱化,而是呈现人性的多面性、复杂性,显示了悲剧人物的警示意义。” 中国作协副主席、省作协主席毕飞宇注意到周梅森影视文学的另一个重要的气质,那就是“英雄气”。 在人们看来,这种“英雄气”可以从《我主沉浮》《我本英雄》等作品标题中约略窥豹。它弥漫到作品的人物塑造和价值取向上,则是李云龙式的改革者形象和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周梅森在全面准确地反映社会现实的基础上,对人民的力量、党的力量、信仰的力量进行一次次的强力凝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