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江苏在线

搜索
热搜: 活动
微信
qq
weixin
书香江苏在线 首页 各地动态 省直 盛世修文,赓续千年璀璨文脉

盛世修文,赓续千年璀璨文脉

2023-8-8| 发布者: shiyun| 查看: 3042| 评论: 0|原作者: 于锋 杨民仆|来自: 学习强国

摘要: 升平修典,盛世修文。在自古文风昌盛、崇文重教的江苏,“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稳步推进,计划用十年时间编辑出版3000册《江苏文库》,全面梳理璀璨的江苏历史文脉;不少市县纷纷修编“全书”“文库”,荟萃 ...

《玄武湖志·玄武湖图》,选自《江苏文库·史料编》

  升平修典,盛世修文。在自古文风昌盛、崇文重教的江苏,“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稳步推进,计划用十年时间编辑出版3000册《江苏文库》,全面梳理璀璨的江苏历史文脉;不少市县纷纷修编“全书”“文库”,荟萃珍稀文献,传承地域文明;方志工作者整理旧志,编纂全媒体志书,修史立典,赓续文明。一部部典籍,一张张书页,一个个数字化的场景,记录了江苏文脉千百年来的历史轨迹,整理、研究、传播,推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江苏文库: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在第十三届江苏书展上,传统文化有了更多打开方式。精品江苏馆入口处,已经出版的1002册《江苏文库》整齐摆放,蔚为大观。在数字阅读馆,读者可以在线阅读《江苏文库》数据库,打开手机,“典籍里的江苏”浩瀚的史料让你一眼看千年。
  在江苏,守护悠久历史文脉,传承灿烂中华文明,激活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已成为一种自觉行动。2016年,作为全省性文化发展战略工程,“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启动,计划用10年时间编辑出版3000册《江苏文库》。对于江苏文化的巨大魅力,东南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樊和平评价:“它不仅是一种客观呈现的文化,而且是一种深植个体生命和集体记忆的生生不息的文脉。这种文化和文脉不仅成为共同的价值认同,而且已经成为一种地域文化胎记。”
  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汇聚了江苏及国内学术界、文化界众多知名学者,由江苏省文史馆馆长周勋初担任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荣誉资深教授茅家琦等担任委员,南京大学莫砺锋、程章灿、徐兴无、胡阿祥、贺云翱,南京师范大学江庆柏、陈书录、赵生群、钟振振,东南大学樊和平,省社科院王月清等知名学者领衔,凝聚了江苏当代学术力量的整体优势,同时还在全国范围内吸纳优秀专业人才参与其中,广泛汇聚众智众力。工程既突出江苏文化的脉络与主体,又体现江苏文化的丰富多彩,分为《书目编》《文献编》《精华编》《方志编》《史料编》《研究编》。截至2022年底,共出版《江苏文库》1002册,收录与整理文献1985种。
  《江苏文库》为什么采取“六编”格局?记者了解到,这既是古今有关江苏的各类文献与史料的集成,又是传统的文献整理与现代学术研究的融合;既是面上对江苏文献典籍资源的完整收录,也是点上对代表性文化成果的辑要整理;既有学人著述文本的集中呈现,也有地方史料方志的一般描述。作为最终成果的《江苏文库》,构筑起一个生动丰富、包罗万象的苏式文化空间。
  江苏文化典籍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到底有多少书目,又如何进行梳理?《江苏文库·书目编》主编、南京图书馆名誉馆长徐小跃告诉记者:“据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前期调研,全省现有古籍450多万册。此次工程,是江苏历史上首次开展的系统性最强、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古籍存藏调研和目录整理工作。”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脉编辑出版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江苏文库·书目编》主编姜小青深有感触:“我们编纂出版《江苏文库》,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方向和目标,坚定文化自信,着眼于中华文化的连续性,打通古今,通过文献编纂,找到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发展的规律性,在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中,彰显其时代意义。”
  如何体现《江苏文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点?姜小青认为主要从两个方面“着力”:一是在继承中发展,通过江苏地方文献系统整理,构建一个能够体现江苏文化丰富性的新文献体系,为江苏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丰富资源。二是在创新中传播,通过提炼历史文献思想精髓,构建一个能够代表江苏文化深厚性的新知识体系,为当代与未来江苏文化新发展、新传播,提供文化资源和话语,并以此激发江苏人民文化自豪感与文化创造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有把《江苏文库》出版,从学术层面上升到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这个时代课题的认识高度。”姜小青说。
  在《江苏文库》的编纂过程中,一个令人可喜的现象是,有一批优秀的年轻骨干参与其中,他们为江苏文脉工程贡献了青春力量。
  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赫兆丰认为:“《江苏文库》所致力于整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的一个重要来源,能参与到这样一个伟大工程,作为青年学者,深感荣幸,也倍感压力。”
  “打开旧志,时间在指尖流淌,一眼千年。一代代先贤通过方志记录历史,传承文明。一卷卷方志不仅留住了地方文化根脉,更加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省地方志办公室的桑荟参与《方志编》的编纂工作,她表示,作为新时代的方志人,要让传统而又现代的地方志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从“江苏文脉整理研究工程”到“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这两年增加的传播二字,让我们看到了这项工程更丰富的内涵。古籍文化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播是关键。对普通读者来说,如何查阅利用卷帙浩繁的典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中心副主任蔡立介绍,“江苏文库数字化工程”已启动,建成了《江苏文库》数据库PC端平台和微信小程序平台,用户可在电脑、手机在线阅览《江苏文库》前四批出版的所有图书,共726册。目前,已有40多家图书馆开通《江苏文库》数据库。不仅能阅读全文,还能进行全书检索、全库检索、复制引用等,以及通过可视化统计功能了解《江苏文库》整体情况。
  蔡立对《江苏文库》数字化未来充满信心:“将运用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等技术对数据库内容进行深度标注,开发音视频文字等延伸内容,实现江苏文脉线索追溯,形成面向大众的江苏文化数字百科全书。”

  广搜珍稀版本,彰显地域文明
  整理乡邦文献,传承文化根脉。在江苏,大江南北的多座历史文化名城或正在编纂,或已经完成各自区域内的地方文献集成。这些卷帙浩繁、蔚为大观的文献典籍,体现的是江苏各地对文脉传承的高度重视,彰显的是江苏地域文化的多元和丰富。
  刚刚闭幕的第十三届江苏书展上,书香苏州馆内,已经出版的《苏州全书》整齐排列,蔚为壮观。其中,顾炎武的《日知录》,惠栋的《周易本义辩证》《易汉学》,叶圣陶的《倪焕之(外四种)》,王季烈的《与众曲谱》等15种17册《苏州全书》最新出版成果,其中既包含了名家名著、地方史志,又有记载吴地风物以及昆曲、古琴、园林等方面的珍贵文献,相当一部分系首次影印出版。
  读者张平湖捧着《苏州全书》中影印版《清嘉录》爱不释手,这本由清代苏州文人顾禄撰写的江南风俗节令著作,生动诠释着苏式生活的精致与典雅。
  《苏州全书》编纂工程是新时代苏州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于去年第十二届江苏书展开幕式上正式启动。《苏州全书》学术顾问代表、著名藏书家韦力说,《苏州全书》突出一个“全”字,所选文献典籍上溯春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苏州籍历代文人的著作,二是寓留在苏州的文人的著作,三是外地人写苏州或苏州人的著作,预计要用20年来完成这个浩大工程,编纂出版图书不少于1000册,保存苏州集体记忆。
  在同样是江南文脉富集地的古都南京,被誉为南京历史文献集大成之作的《金陵全书》也在持续“上新”。南京出版社社长卢海鸣介绍,《金陵全书》自2009年启动编撰,至今已经走过14年历程。到目前为止,已出版图书339册。到2028年,《金陵全书》拟出齐500册,献给南京城建城2500周年。
  和省内其他城市的“全书”“文库”相比,《金陵全书》的特点是什么?卢海鸣介绍:在框架体例上,《金陵全书》创造性地分为“方志”“史料”“文献”“档案”四大板块,将近现代档案列入堪称创举,真正做到了让文献档案“活”起来。注重选择版本也是《金陵全书》的一大特色,如《景定建康志》是南京现存最早的官修志书,《金陵全书》采用南京图书馆馆藏金陵孙忠愍祠仿宋刻本原大影印出版;《金陵全书》中收录的《康熙江宁府志》,采用的是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红格精抄本,堪称“海内孤本”。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6年启动的大型地方历史文献丛书《镇江文库》全书100册,其中,方志编24册、史料编30册,已分别于2019、2021年正式出版。学术编、文学编将于今年年内面世。
  “《镇江文库》包含了很多罕见的稿本、抄本,如近代学者赵彦偁的《三愿堂日记》、陈庆年的《杨文襄公年谱》等,以及有关镇江地方史料的一些征访册等,都是难得一见的史料。”镇江市图书馆馆长褚正东说,值得一提的是,镇江是著名的诗词之城,《次北固山下》《芙蓉楼送辛渐》《题金陵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泊船瓜洲》等唐宋诗词家喻户晓,被收入了中小学教材课本。这些诗词名篇被收入了《润州唐人集》《润州事迹诗抄》以及各种地方志书,在《镇江文库》中也能够寻觅到。
  记者了解到,目前,江苏已有多个城市完成了地方传世文献的整理出版工作。
  《扬州文库》由广陵书社出版,共出版100册,收录典籍650余种。《文库》首次汇编了梅花、安定、广陵三大书院的课艺6种,为了解书院文化提供了参考。集中汇编出版了明清间7种盐法志文献,对于经济史研究价值显见。
  《连云港历史文献集成》选取连云港地区留存下来的《隆庆海州志》《康熙海州志》《嘉庆海州直隶州志》等19部旧志和历史文献,进行点校整理,集中出版,是连云港市历史上首次系统地对旧志和历史文献进行整理。
  早在10年前,无锡就推出了乡邦文献集成《无锡文库》,是对当代无锡地方传统文化的第一次集成之作。近年无锡市滨湖区组织编纂的《滨湖文库》,是我国首部区级文库,其中很多文献极为稀见,如清朝马迹山人陈玉璂撰写的《农具记》,包含当时使用的66种农具,具体而生动;无名氏编辑的《创设无锡周新镇全图》,直观地提供了百年前无锡最早开发的市镇——周新镇创设初期的模样。
  名城常熟素有文献之邦、藏书之乡的美誉。历代到清末,保存至今的各种常熟文献多达三千多种。2018年,常熟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合作,启动了《常熟文库》的编纂工作,以100册的规模,选编常熟地区清初以前重要文献401种。2021年6月,全面梳理常熟地方文化根脉的《常熟文库》在国家图书馆首发,常熟也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出版了大型地方丛书的县级市。

  修志立典,传承历史文化记忆
  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说过:“希腊的古代文化乃至近代英国,都没有留下与中国地方志相似的文献。要了解中国文化,就必须了解中国的地方志。”江苏素有“方志之乡”美誉,历来重视挖掘保留地方历史。1949年前江苏地区编纂的各种志书多达1200种、约占全国1/10。近年来,江苏方志人“青灯古卷不辞累,皓首穷经苦犹甘”,在修史立典中赓续江苏文脉,传承历史文化。
  2022年,历经13年的辛苦编撰,堪称江苏历代方志文化“集大成之作”《江苏历代方志全书》正式首发。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左健伟介绍,《江苏历代方志全书》是江苏目前已经完成的规模最大的古籍整理项目,也是全国体量最大的省域旧志整理工程。《全书》共530多册,收录了唐代至民国期间各种方志古籍650多种,总计影印图版约80万幅。
  650多种江苏各地历代方志满目琳琅,不乏名志良志。其中,“省部”的《南畿志》“开各省通志之先河”;“府部”设江宁府、苏州府等8个部分,收录历代府志及其所属各州县的州县志;“小志”部选收部分乡镇村志和盐漕水利、官署、书院等专志。
  杏花春雨江南,文脉源远流长。2020年,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和凤凰出版社重新整理出版的12册《江南通志》堪称一部古代江南地区的“百科全书”,为人们走进江南提供明确路径。《江苏文库·方志编》主编张乃格说,《江南通志》是在“康乾盛世”背景下编纂的,前后历时五年,系统记述上自周秦下到雍正两三千年间境内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物等各方面内容。
  《江南通志》的字里行间隐藏着很多“历史密码”,保存大量珍贵史料。“比如,书中明确记录了曹雪芹父辈在江苏的任职情况。”张乃格说,曹雪芹现在一般被认为是曹寅之孙,但早年间,“红学界”对曹雪芹的家世并不清楚,后来还是在《江南通志》中才觅得了珍贵线索。更为重要的是,《江南通志》的“江南”,是指清初的“江南省”,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安徽、上海。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江南通志》的整理出版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其记述的范围,与今天‘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大致重合,将有助于增进‘长三角’地区的文化认同与社会融合。”
  围绕正在持续推进的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江苏方志人也积极贡献“方志力量”。2019年,《江南大运河历史图谱》出版,从700多种古代政书、奏疏、水利学家个人文集与各地旧方志中,精选出80余组(幅)有关大运河河道变迁、堤坝维护、沿河风情等地图、绘画,空间范围涵盖清代江南省区域,兼及浙江、山东部分地区,反映了千年运河的历史传承;2020年,《长江历史图谱》问世,此书以整个长江为编纂视角,以长江江苏段作为选编重点,从一千种舆地、政书、兵书、地方志等古代文献中,精心遴选长江河道、长江口、江防与沿江风光等古代舆地图、山水图,汇编成书,将历史上长江的样貌加以呈现,为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提供历史借鉴。
  振兴乡村,留住乡愁。《东山镇志》《白蒲镇志》《杨湾村志》《柳新镇志》……截至目前,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牵头编纂的“江苏名镇名村志”丛书已经出版了30部,将每一座村镇幻化为厚重史书,承载绵延不绝的乡情乡愁。不仅仅简单地用文字记载历史,“江苏名镇名村志”还创新地引入音视频,从无声变有声,从平面变立体,从静态变动态,打造成为“全媒体志书”。预计到2025年,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和省政府批准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镇村志实现应编尽编,江苏每一座名镇、名村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方志”。
  在刚刚闭幕的江苏书展上,《江南旧志图选》《中国淮扬菜志》《景定建康志》《东关街志》《泰州志(崇祯)》《吴江人物水利合志》《明孝陵新志》《言子与江南文化》《宜兴茶业》等一批地方志新书首发,从不同角度呈现江苏多元地域文化,讲述江苏厚重悠远历史。左健伟表示,江苏方志人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方志古籍整理方面推陈出新,传播江苏延续2000多年的方志文化,使悠久的方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版权所有: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指导单位:江苏省新闻出版局 江苏省全民阅读办 主管单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
备案号:苏ICP备10080896号-8  地址:南京市洪武北路55号置地广场 邮编:210005 电话:025-84783597 传真:025-84783531 技术支持: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