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作为第八届北京十月文学月的主题活动之一,由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主办,北京出版集团十月分公司、《十月少年文学》杂志承办的首届儿童文学与生态文学创作论坛在京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科普作家、生态文学作家、纪录片导演等齐聚一堂,围绕儿童文学与生态文学的创作,文学与科普、影视的融合发展等主题展开研讨。 据《十月少年文学》副主编冷林蔚介绍,举办本届儿童文学与生态文学创作论坛,旨在更好地促进儿童文学领域的生态文明主题创作,加强儿童文学与科普、影视、环保等领域的互动交流。《十月少年文学》杂志在今年第10期特别推出自然与生态专号,本期专号也是《十月少年文学》创刊七周年的纪念刊。 作家湘女结合数十年来在云南的生活经历和文学创作,认为自然生态主题的儿童文学写作,是作家试图在自然生态与人类环境之间寻找文学平衡。对自然生命的书写,要深入地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既直面现实中的种种矛盾,又要找到心灵与大自然的融合点。 在儿童文学作家、诗人徐鲁看来,生态文学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是对现实生活观察、发现与思考的结果,而不能仅仅依靠想象和幻想去创作。 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文学评论家纳杨指出,生态文学应该是以生态为主题,又不局限于环境保护等内容,要让先进的生态观成为文学作品的“肌底”,不着痕迹地书写人与自然如何实现和谐相处,这才是高级的生态文学。 自然文学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鹤已经在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莫尔格勒河边生活了十几年,以生活和创作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自己的生态观。他希望孩子们能够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从中国北方旷野吹来的风。 诗人、评论家、深圳艺文儿童文学院执行院长周瑟瑟结合《十月少年文学》自然与生态专号中的代表作品,肯定了作家们经由儿童文学路径通向生态文学审美的创作成就。他认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阅读与写作,是人类阅读与文学的理想境界,作家与编辑、读者与社会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来自云南的儿童文学作家刘珈辰主要结合自己的“狸猫村”童话系列谈了作品中的生态观。她说,“狸猫村”所营造的童话世界代表的是一种中国式审美,是天人合一的自然之美。在中国传统思想和美学理念里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天然存在的,生态文学的理念与中国式审美是一体的。 在导演沈鹏飞看来,近年来社会和大众对生态保护的重视,为文学艺术提供了创作空间。无论是影视还是文学,最核心的创作方法就是“观察、发现、感受”,而任何与自然有关的创作,都应该敬畏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