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锡市梁溪区紧紧围绕“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目标,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进一步打响“民族工商业发祥地,江南文脉传承地,千里运河绝版地”的文化品牌,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城市发展新动能。 培根塑魂,提升文化凝聚力 坚定理论自信,做好吴文化、江南文化、红色文化、工商文化、运河文化传承创新,多角度、多层面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理论研究,促进发展融合、多元共生。汇聚奋进力量,集各地之智、学百家之长、创梁溪之新,让敬业、乐业、专业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追求。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营造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的浓郁风气。提升文明素养,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健全“梁溪榜样”选树机制,使学习榜样、争做榜样成为风尚。深化未成年人“八礼四仪”教育,选树“新时代好少年”等未成年人典型,引导未成年人学习先进、参与实践。 守正创新,激活文化生命力 打造文化地标,深入实施“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推动东林书院、钱钟书故居、阿炳故居保护修缮和合理利用,让文物建筑“活”起来。打造清名桥、惠山古镇、南禅寺等城市节点,提档升级蓉运壹号、北仓门等工商业遗存改造的文创园区,开展“百巷梁溪”建设,还原多景合一的乡愁记忆。实施“最江南·公共文化特色空间”计划,升级改造运河艺术公园、太湖广场城市客厅,打造钟书房、小剧场、微展厅等“小而美”文化空间。推出艺术精品,大力实施文化“名企、名家、名品”工程,推出《梁溪历史文化丛书》等原创书籍,匠心打造更多文艺精品。擦亮运河印记,举办运河文化艺术季、运河读书会等品牌活动,常态化开展“运河四季”沉浸式实景演出,办好中国大运河文化首届全国摄影大展。完善精微绣、惠山泥人、无锡道教音乐等非遗文化影像资料库,推出“二泉映月”多媒体芭蕾舞剧,拍摄《国专纪念馆》原创纪录片。推出融合人文历史与现代都市元素的系列宣传片《何以梁溪》,用时尚的独特视角、年轻态的传播方式,策划“行走梁溪”“听见梁溪”等系列活动,进行全媒体矩阵发布,塑好梁溪IP。重点打造高端文化传播交流载体,建设一批对外文化交流基地,策划开展“走进梁溪”长三角主流媒体采风活动,加强交流互鉴,扩大梁溪“朋友圈”。 产城融合,发展文化生产力 优化空间布局,重点建设崇安寺三期、小娄巷二期等地标项目,全力推进火车站南广场、老东门片区更新,打造“最无锡”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加快推进惠山古镇三期、梁溪区美术馆等重大项目,开发建设“两尖”公园、运河湾片区,全面展现“千里运河独此一环”的神韵风采。推进文商体旅资源整合、业态嵌合、市场复合,与假日经济、夜间经济、首店经济高度融合,互导流量、互嵌资源,与健康、研学、会展等产业跨界融合。加快发展动漫电竞、脱口秀、剧本杀、休闲运动等新兴业态,持续开展“现场直播+云上推介+线上观摩+直播带货”数字消费活动。深度打造“非遗+文化”消费新场景,强化沉浸式、互动式体验,满足多样化需求。推出“运河游礼”“溪有栋梁”等文创产品,扩大“今夜梁宵”“潮玩新假日”品牌活动效应。建设崇安寺老字号美食街区,支持王兴记、三凤桥等“百年老字号”转型升级,打造“舌尖上的梁溪”。 深耕善治,扩大文化影响力 扩大文化惠民,结合“全龄友好城区建设”,创新深化“订单式”“菜单式”服务,完善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和效能评价体系,开展“文化下基层,幸福乐万家”系列活动。坚持开门办馆,增加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名人故居等高品质服务供给,推进数字化升级,实施延时、错时及夜间开放。打造东林雅集、西水市集、梁溪有戏等文化产品,精心策划推出一批音乐会、艺术展、运动竞技等文化展演活动。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开辟文化项目建设绿色通道,缩短项目落地周期。创造品质生活,将文化元素融入“儿童友好、青年发展、老年健康”发展的全过程,加强教育、卫生、医疗、养老、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打造全龄友好城区的梁溪样板。打造一批口袋公园、生态广场,实现“开门见景,推窗见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