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流万古·文润千年”南通市图书馆珍贵古籍书影展在馆内对外展出。这一展览是该馆“2023年中华传统晒书活动”的收官之作,图文并茂地向读者集中展示了馆藏的一批珍贵古籍。 我国自古就有“晒书”的习俗,晒书是历代保存典籍的重要方式之一。张謇先生1912年创办南通图书馆时,也设有专门的“曝书台”。如今,“晒书”的形式和含义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古籍收藏与保护方面,相关部门通过晒经典、晒国宝、晒技艺、晒保护成果,让更多的读者接触到“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馆藏古籍。 今年晒书,探寻古籍中的“长河意识” 根据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整体部署,“2023年中华传统晒书活动”从8月22日(农历七夕)在全国各地启动,今年的主题是“江流万古·文润千年”,以古籍为主要媒介,以本地区大江大河历史文化遗产为重点内容展开。南通滨江临海的独特地理位置,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江海文化、盐运文化,南通市图书馆就此展开的晒书活动,引领读者深入挖掘古籍中的“长河意识”。 南通市图书馆为此将以南通明清盐运发展、近代的长江内河运输业的古籍、资料为主要内容进行集中整理,展示出南通地区通过长江和运河,在经济、文化上与外界的沟通历程。这些成果通过专题书展等形式,与读者进行了分享。 南通盐业历史悠久,盐文化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江苏境内最早开凿的运盐河由西汉时期吴王刘濞所开凿,用以将江海平原一带盛产的海盐输往各地。运盐河为古代盐船的主要水路通道,它是大运河的支流,南通也因此成为大运河文化的节点城市。透过在南通市图书馆所藏的古籍,可以寻找古代南通“煮海兴利、穿渠通运”的清晰脉络。 在南通市图书馆古籍部,记者看到了洋洋大观的《两淮盐法志》。该志从明嘉靖年间就已编纂,清代曾五度修订。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光绪版《两淮盐法志》,共64册,堪称集大成者。在书中,石港、金沙、余西、余东、吕四、栟茶、丰利、角斜等一大批通州盐场的场图精美呈现,并配有“场图说”,对其所处地理位置、地域范围进行介绍。书中还有“煎盐图”等制盐工艺的图解,生动展示了海盐的煎煮、晒制过程,称得上是盐业的百科全书。 在南通近代盐业改革方面,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张謇先生1910年在通州翰墨林书局出版的《张季子说盐》曾一时风行。该书局于1903年出版的《淮盐纪略》也是研究者关注的一部盐业专著。 在南通近代水利事业方面,面对江河泛滥给国家和民众带来的灾难,张謇先生以治水为己任,在长江、淮河、运河等流域治理方面殚精竭虑,为近代水利事业发展作出不朽的贡献,撰有《江淮水利调查笔记》《江北运河分年施工计划书》《南通水利已办工程及未来之计划》等。在南通市图书馆整理的此类书籍资料中,《南通县保坍会文牍辑要》《辛亥水利调查笔记》也弥足珍贵。 南通市图书馆古籍部主任杨丽介绍,在今年的晒书系列活动中,图书馆还与“边走边读”活动结合起来,组织读者去扬州图书馆和大运河博物馆参观交流,现场感受古籍中记载的大运河文化,了解南通运河文化与其之间的关联。 “藏宝阁”中,如今“晒书”注重温湿度 保存珍贵古籍的库房之内是什么样子的?日前,记者为了解今年晒书的成果,前往南通市图书馆古籍部探访。 进入之前,工作人员细心提醒,要严格遵守馆内的保护措施。为了让古籍有一个最适宜的保存环境,库房内温度必须控制在16℃~26℃,湿度在45%~60%之间。关于“晒书”,如今已经不需要拿书去暴晒了,在一整套的保存措施中,除了控制温度、湿度外,还需放置除虫药物,预防“书虫”侵害。虽然“晒书”的方式变了,但对珍贵古籍的那份呵护之心始终如一。 在目前馆藏年代较久远的善本中,元大德饶州路刻本《隋书》的成书距今已有700多年。另一册《大明仁孝皇后劝善书二十卷》也值得关注,该书为明朝仁孝皇后徐氏撰、明永乐五年(1407)内府刻本。“观察这两本书,你会发现元代和明代的刻书风格有明显的差异,内府刻本是非常精美的,用纸、用料不惜工本,经历600多年后书品还相当好。”杨丽介绍。 记者还看到,刊刻于明万历年间的《河防一览》书页上,有近代荷兰水利工程师特莱克的中文藏书印。特莱克应张謇之聘投身江海水利事业,为了深入了解中国的治水经验,他注意收集中国水利古籍。特莱克在通逝世后,其亲属将《河防一览》等珍贵古籍捐赠给了南通图书馆。 据悉,作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江苏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目前,南通市图书馆藏有古籍16万余册,其中善本书3000多册,入选《全国善本书总目》137部。从2007年至今,共有34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54部古籍入选《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 自2010年起,南通市图书馆在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及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部署下,开展了古籍普查、古籍相关文献的整理再版、古籍整理研究、古籍宣传推广等一系列古籍保护工作。十多年来,通过古籍数字化项目,古籍影印出版和整理研究成果,对古籍进行再生性保护。近年来,完成了南通地方独有的两份民国报纸的数字化上网,影印出版有馆藏珍贵地方文献《州乘资》,编辑出版了《静海楼藏珍贵古籍图录》。 “《静海楼藏珍贵古籍图录》将已列入《中国古籍善本目录》和《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拍摄书影、整理成册。这本图录的出版是南通市图书馆开展古籍普查工作的成果,为广大古籍爱好者提供了鉴赏和研究的资料,彰显了南通文化深厚的底蕴。”杨丽说。 近期,由南通市图书馆编撰的《江苏省南通市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已提交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处于审核阶段。该书的出版既是图书馆对馆藏古籍的一次系统梳理,也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成果之一。 挖掘利用,激活馆藏古籍生命力 走进南通市图书馆古籍阅览室,几名读者正在通过电脑查阅资料。工作人员介绍:“馆藏的古籍文献,读者只要有需要,我们都是提供对外阅览的,而对于年代久远的,则转化成数字形式,让读者获取更加方便。”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级讲师曹炳生经常前往南通市图书馆古籍部查阅资料,他的主要学术方向包括南通盐垦史和张謇研究。“市图书馆关于江海文化、两淮盐业等方面的馆藏非常丰富,通过直接查找一手资料,我收获良多。”曹炳生近年来完成了《张謇垦牧手牒校注》《张謇癸卯东游日记校注》等专著,目前正在推进的有《通海垦牧公司十年之历史》。 对于图书馆古籍资料的开发利用,曹炳生建议,还要加大数字化的力度。他还提到,张謇先生当年创建南通图书馆时,捐赠了大量珍贵图书,其中不少书上有张謇亲笔书写的题跋。这些题跋大部分没有收录到《张謇全集》中,如果将其整理出来,也是张謇研究的又一项成果。 现就职于南通大学张謇研究院的刘佳,长期致力于张謇研究和近代教育史研究。近期,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梳理张謇先生创办地方学校的情况,她又一次走进图书馆古籍阅览室寻找相关史料。刘佳说:“在市图书馆,各类史料储藏量丰富,而且对读者很友好,可以公开、开放地让我们看到这些纸质文献,查阅起来没有障碍。” 南通市图书馆目前藏有各类家谱117种。不少读者过来查阅家谱,认祖归宗。有人根据馆藏家谱进行续修,修好后再交由图书馆收藏。 为了让更多读者接受古籍的文化浸染,南通市图书馆以馆藏古籍里的文字和版画为素材,进行创意设计,并邀请广大读者共同参与制作,已推出了有瓦当拓印、创意剪纸、碑帖拓印、古籍书页抄写、线装笔记本等一系列文创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