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雨花英烈红色资源是我们宝贵的精神富矿,用文艺作品讲好雨花英烈红色故事、赓续雨花英烈精神血脉,是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责任与使命。近年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用活丰富党史资源的重要指示,创作了大量艺术精湛、贴近群众、有影响力的文艺作品,积累了丰富的文艺创作经验。 注重挖掘,守住根和魂。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充分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是红色文艺创作的根本和灵魂。 雨花英烈红色资源从时间上看纵贯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从空间上看雨花英烈来自全国22个省份或地区,革命足迹遍布海内外;他们的年龄、阶级、教育、职业、地域等特质明显,史料扎实丰富、事迹感人肺腑。这些红色资源体量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发起“红星计划”文物史料征集工作,深入挖掘他们散落在故居、生活地、学习地、工作地、纪念地的文物史料和珍贵影像,积极开展革命史料的抢救、征集和研究工作,使之成为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深挖、用活资源上下功夫,创作出一大批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文艺精品。在选题内容上聚焦爱国主义、革命历史、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等题材;在表现形式上创作了话剧、纪录片、动画片、广播剧、美术作品及文艺活动等;在选题对象上从雨花英烈群像、集体到个体都创作了不少艺术精品,如聚焦英烈群像的纪实文学《雨花台》、聚焦巾帼英烈的广播剧《烈火芳华——雨花英烈传》和纪录片《回望美丽——雨花女英烈的故事》以及聚焦英烈个体的《苍茫大地》等;在受众群体上,创作面向青少年的“雨花英烈”系列绘本、《传承》红色教育读本和面向大学生、党员干部的慕课等;在创作元素上异彩纷呈,包含传统文化、青春梦想和雨花英烈诗词、书信、画作、歌曲等。 注重传情,弘扬真善美。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情感是创作的驱动力和作品的生命力。对真善美的向往是人类共通的情感,也是文艺创作的价值追求。 文以载道,文艺作品中的真善美是扎根历史、观照现实的真实和真情,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善意和善举,是追求思想价值和社会效益的美德和美育。从雨花英烈红色资源中展现英雄的人生轨迹、理想抱负、精神内涵,透过亲情、友情、爱情和革命情谊彰显人性光辉和家国情怀,用心用情用力弘扬真善美。基于原始文献开发了雨花英烈史料丛书、雨花台烈士传丛书,其中《雨花英烈家书》以书信为载体,让读者在“见字如面”中感受情真意切、见证时代荣辱、凝聚奋进力量,蕴含着强大的精神感召力。依托馆藏文物创作的纪录片《雨花台家书》《雨花台相册》,不是程式化故事、脸谱化英雄,而是在泛黄档案中挖掘情感的温度,在个人及家庭的命运中讲述家国一体、命运与共,在生活细微处感受至深至浓至热的家国情怀。雨花英烈高波牺牲时年仅35岁,女儿才2岁。他对女儿的爱永恒地留在家书中:“莉莉不是眼睛痛吗?可要留意些呢。”这份细腻的感情在书信中得以流淌传承,高波的女儿白发苍苍依然每年都会来雨花台祭扫,让思念绵续、让基因延续、让精神永续。 注重结合,增强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魂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结合,为文艺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奠定了基础。 雨花英烈折射的精神品格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们的英勇事迹具有鲜明的革命底色,与伟大建党精神一脉相承,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精神力量,这为文艺创作的深度结合提供了坚实支撑。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根植中华文明、紧扣时代脉搏创作的纪录片《那一年,我们正年轻》,走近百余名青年,讲述先进事迹,从医护工作者到消防卫士,从科技工作者到扶贫英雄,从支教大学生到运动健儿,从改革先锋到时代楷模……这是雨花英烈红色资源的时代召唤、这是雨花英烈精神血脉的代代相传。动画电视剧《丁香花》以江南水乡风格的水彩绘画讲述雨花英烈丁香的英雄事迹,它把革命故事与苏州评弹、昆曲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淡雅唯美的艺术体验中滋养精气神。《雨花石的等待》把革命历史故事与中国古典舞相结合,以舞蹈形式讲述雨花英烈许包野和妻子叶雁萍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在中国传统的审美意境中展现雨花英烈舍生取义的精神品质。 注重创新,赋能表现力。文化数字化是文化产业的新发展、新方向,数字技术不仅迭代更新了艺术的表达方式,提高了文艺创作的速度和传播的广度,更让文艺创作与传播全球化成为可能。 加强数字化生产力度,建设雨花英烈卷宗资料全文数据库、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红色基因库,囊括2万余件/套数字化藏品和930卷烈士卷宗,采集和分类全国4万余篇雨花英烈主题相关研究成果,对雨花台整体区域及馆藏文物等红色资源进行数据采集及三维重建,便利人们的学习、研究和再创作,让红色文艺在全国乃至海外得以数字化共享,为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传承弘扬搭建新路径。数字化呈现沉浸式、交互性、实时性等优势,建造了一个与现实世界交互的虚拟空间,在身临其境中传承红色基因。话剧《长明》讲述中共南京地下党组织“八挫八起”的革命故事,在舞台艺术上采用实景3D模型和全息投影还原烽火岁月,音乐氛围上采用雨花英烈谢文锦改编的《光明赞》融合中国民间小调,舞台背景从断壁残垣跨越到山河锦绣,激荡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爱国之情喷薄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