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要来一趟南京”?地方文化史给你答案。 1月20日,《江苏地方文化史·南京卷》(以下简称《南京卷》)新书发布会在南京举办。这部60万字的地方文化史,纵横梳理了南京历史文化的脉络。 纵横梳理南京文化,总结六大特质 50万年人类活动史、3100年建城史……《南京卷》划分了南京文化六大发展阶段,分别是史前至战国、秦汉、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初至清中期和晚清民国。“史前至战国是发轫期,秦汉是奠基期,六朝是第一个高峰期,隋唐到宋元是曲折发展期,明初到清朝中期两百年是南京文化的第二个高峰期,晚清、民国是南京文化的转型期。”该书主编之一、南京出版社社长、南京城市文化研究会会长卢海鸣介绍。 “南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扮演过政治中枢、军事重镇、商业都会、交流中心、时尚之都、天下文枢等多重角色,其中,文化是南京这座城市的底色和灵魂。”《南京卷》在绪论部分写道。 原来你是这样的南京!《南京卷》总结出南京文化六大特质:兼容并包、坚韧不拔、文脉悠长、勇于创新、崇文尚读、开放进取。 该书是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的《江苏文库·研究编》中13部《江苏地方文化史》之一,由卢海鸣和曹劲松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上、下两编,分别从纵向通史维度和横向专门史维度,系统地梳理和展现了南京地方文化的基本面貌、主要特征、发展脉络、演变规律。 “全明星”编撰阵容,历时六年数易其稿 《南京卷》编撰工作启动于2016年底,寒来暑往,六个冬夏,六易其稿,最终在2022年夏天完成整部书稿,并通过了专家终审。 “坦率地说,学界长期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南京地方文化,虽然成果积淀深厚,但也为学术创新增加了难度。”卢海鸣表示,本书初稿完成后,根据审稿专家提出的一系列修改建议和意见,每章的作者都认真进行了复核、修改。有的作者虽年事已高,但仍然按时完成书稿的调整和修改。 60万字的著作,由18位作者共同完成。“作者队伍非常强大,堪称‘全明星’阵容。”卢海鸣举例说,上编通史部分,先秦部分由考古专家祁海宁撰写,六朝、隋唐部分作者李天石是长期研究这段历史的资深专家,明朝部分作者范金民是全国明史研究泰斗级人物,清代部分作者夏维中是研究清史的专家;下编专门史部分,南京文学、书画、科技、民俗分别由高峰、欧阳摩壹、王卫星、陶思炎等相关领域著述颇丰的专家撰写。 大报恩寺琉璃塔竟然不是“七大奇迹”之一? 大报恩寺遗址是不少游客到南京必打卡的一站。说到大报恩寺琉璃塔,南京人总是很自豪地说:它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这个说法有来源吗?卢海鸣说,《南京卷》给出了答案:这个说法毫无根据。它的起源是:1649年,荷兰画家约翰·尼霍夫到了南京,看到琉璃塔,惊叹于它的高大雄伟、辉煌壮丽,发出了感叹:“这骄傲的建筑,堪比世界七大奇迹。”后来讹传成了:它就是“七大奇迹之一”。实际上,大报恩寺琉璃塔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观”是有来源的。 如何自豪而又客观准确地介绍大报恩寺琉璃塔?《南京卷》给出了一个参考答案:“大报恩寺琉璃塔(俗称‘瓷塔’)开创了我国琉璃塔的先河,与长城并列为中国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观’。连从未到过中国的丹麦童话小说家安徒生在其作品《天国花园》中都有专门的描述。大报恩寺塔经过清朝顺治年间随荷兰使团到达南京的荷兰画家、探险家约翰·尼霍夫《中国出使记》的描绘(他误将9层画成了10层),深深地影响到西方世界,被认为是吉祥和繁荣的象征。” 下一步,让南京文化“活起来”“走出去” “这是一部兼具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图书。”江苏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保顶表示,2024年新年伊始,迎来这部新书的出版,汇聚了当下南京文化研究精英团队的智慧成果。 新书出版之后,如何传播好、利用好?《江苏文库·研究编》主编、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张新科提出,要深化研究挖掘,让南京文化“合起来”;深化宣传阐释,让南京文化“活起来”,可以从学理性很强的书衍生出科普读物,甚至做成短视频、动漫、游戏,让包括青少年在内的更多人看到;深化对外联接,让南京文化“走出去”,推动南京文化融合江苏文化、江南文化、长江文化,深度挖掘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基因密码,让世界了解南京。 张新科表示,下一步,将深度整合包括“南京卷”在内的13个设区市地方文化资源、加强研究、促进交流,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