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江苏在线

搜索
热搜: 活动
微信
qq
weixin
书香江苏在线 首页 各地动态 省直 江苏阅读遗存,穿越时光的氤氲书香

江苏阅读遗存,穿越时光的氤氲书香

2024-4-19| 发布者: shiyun| 查看: 2973| 评论: 0|原作者: 于锋|来自: 新华日报

摘要: 最美人间四月,书香氤氲致远。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全民阅读活动将在全省各地上演。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江苏拥有极其深厚的阅读传统,涌现出很多著名的藏书家,流传着数不胜数的阅读佳 ...
  最美人间四月,书香氤氲致远。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全民阅读活动将在全省各地上演。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江苏拥有极其深厚的阅读传统,涌现出很多著名的藏书家,流传着数不胜数的阅读佳话。本期“文脉”版,让我们走进星罗棋布于江苏大地上的阅读遗存,在书香中重温读书典故,致敬读书典范,感受江苏悠远厚重的阅读文脉。

  尊贤崇文,读书台上传佳话
  “读书台”作为一种特殊的阅读遗存,在江苏各地均有分布。长期研究中国阅读史的南京大学教授徐雁说,“台”原本是指古代一种既高又平、土木混合结构的建筑,一般为四方形,供人眺望或者游览。文人墨客常常依傍人工建筑的墩台,作为读书修身之地。在江苏,读书台数量众多,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文学家朱买臣的读书台,位于朱买臣的故乡——苏州穹窿山。朱买臣早年在穹窿山中边砍柴边读书,后人遂将该地命名为“藏书”,以纪念这位博览群书、才华横溢的辞赋家。
  在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的东隅,周处读书台正在修缮中,根据规划,这里将打造成以六朝历史为背景的山水人文景观。众所周知,西晋时期的周处早年间斩蛟龙杀猛虎,刻苦读书,改过自新,除掉“三害”,终成一代名将。南京地方历史学者金戈告诉记者,周处读书台的前身,是周处在南京担任东吴东观左丞时的堂宅“子隐堂”,后经历代修缮,成为一处纪念他的名胜。

南京周处读书台

  “周处不仅作战勇猛,也热爱读书,著述颇丰,是值得后世效法的阅读典范。”金戈介绍,根据史料记载,周处浪子回头后,就学于著名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撰有《默语》《吴书》等。他所著的《阳羡风土记》,是我国最早介绍地方岁时节令和风土习俗的著作之一。因此,周处读书台一直是文人们游览南京时必访的遗迹,在此题咏不绝。清代吴敬梓登临读书台,就留下了“昔者周孝侯,奋身三恶除。家本罨画溪,折节此读书”之句。
  景以人传,文脉绵长。在江苏,爱读书、善读书的先贤总是会被人们牢牢记住,一些和他们关系不大甚至并无关系的景观,也会被附丽为他们的读书台,代代流传,昭示后人发愤读书。
  南朝萧梁时期的昭明太子萧统,曾领衔编著我国第一部诗文总集《文选》。一千多年以来,在南京市玄武湖的梁洲、南京市江宁区湖熟古镇的秦淮河边、常熟虞山南麓的书台公园、镇江招隐山招隐寺、扬州仁丰里旌忠寺,以及江阴顾山,都出现了“昭明太子读书台”或者“昭明太子读书楼”景观,文人们在这些地方追慕昭明太子萧统,回味他的读书格言“人师益友,森然在目。嘉言诚至,无俟旁求”“与其饱食终日,宁游思于文林”,感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人生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

  琅嬛福地,藏书楼里兴味长
  藏书楼是我国古代供藏书和阅览图书的建筑。在文脉悠长、底蕴深厚的江苏大地,历史上出现过的私人藏书楼不胜枚举,保存至今的依然有十余处,包括苏州顾文彬过云楼、扬州马氏兄弟街南书屋、扬州吴引孙测海楼、镇江吴寄尘绍宗国学藏书楼等,而藏书楼最集中之地,当数拥有“藏书之乡”美誉的常熟。著名图书馆学家袁同礼在《明代私家藏书概略》一文中写道:“万历以后私家藏书,当以海虞(常熟旧称)为最盛。赵琦美之脉望馆、钱谦益之绛云楼,以及毛晋之汲古阁,均以藏书雄视于东南。”
  “明清以来,常熟一直是我国私家藏书的中心之一。据《江苏艺文志》等载,仅明清两代常熟一地就有近300位藏书家,留下了一段段读书、藏书的佳话。”走进位于常熟市南赵弄10号的脉望馆,常熟理工学院教授曹培根向记者娓娓道来这座江南名城的藏书传统。
  曹培根介绍,脉望馆是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著名藏书家赵用贤、赵琦美父子的宅邸,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之一。“脉望”是传说中蠹鱼所化之物,乃书中之虫。以“脉望”为藏书室命名,足见赵氏父子对书籍的狂热喜爱。作为江南著名的藏书楼,脉望馆最盛时藏书5000余种、两万余册,刊书达36种126卷,并抄校了大量秘本。脉望馆所藏的《古今杂剧》242种,如今保存于国家图书馆,堪称研究我国戏剧史的宝库。“如果没有这套书,我们今天无法了解元明杂剧全貌。郑振铎先生赞叹,这套书的发现,‘仅次于敦煌石窟与西陲汉简的出世’。”曹培根说。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

  除了脉望馆,在常熟境内,保存至今的各种藏书遗址,还包括瞿氏铁琴铜剑楼、张氏爱日精庐、徐氏虹隐楼、常熟县立图书馆旧址等。通过对阅读遗存的保护展示,不定期举办各种读书活动,悠久的藏书文化传统在常熟得到传承与弘扬。

常熟铁琴铜剑楼

  甘熙故居、朱状元府、赵翼故居、唐荆川宅、秦大士故居、李蟠状元府……在江苏,留存在大江南北的名人故居、私家园林中,也同样蕴藏深厚的读书传统,流传着动人的读书故事。日前,记者在位于太仓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溥宅第探访时,了解到一段明代著名文学家张溥“七录七焚”的读书故事。张溥自幼刻苦自励,勤奋好学,每次读书一定要先亲手抄一遍,抄后读过即焚去,然后再抄、再读、再焚,至七次始罢。故《明史》记有张溥“七录七焚”的典故,张溥也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七录斋”。
  留存于这些明清宅邸中的江苏先贤读书故事,至今仍深深启迪着后人。

  声声入耳,千年书院传文脉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无锡东林书院的对联,激励着志士仁人刻苦读书,报效家国。书院,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遗存,是古代聚徒讲学、研究学问的场所。江苏是我国古代书院最多的地区之一,根据各地方志记载,从宋代到清代江苏地区出现的书院就有262所之多。
  如今的南京龙蟠里是一条不起眼的街巷,但在历史上这里人文荟萃,颜真卿、龚贤、陶澍、魏源、方苞、薛时雨等文化名人都在此留下足迹。龙蟠里9号,是清代惜阴书院所在地。南京城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徐智介绍,清道光十八年(1838),两江总督陶澍在此建惜阴书院,为了纪念其先祖、东晋名臣陶侃,他以陶侃遗教“大禹圣人,乃惜寸阴”之意,取名“惜阴书院”,勉励后辈珍惜时间,埋头苦读。陶澍本人和他的好友、著名思想家魏源都曾在此刻苦读书。
  1907年,两江总督端方在惜阴书院旧址建江南图书馆,共有两座藏书楼,并邀请著名藏书家缪荃孙担任总办。同年10月,缪荃孙等人到杭州,以七万元代价收购了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的杭州丁丙“八千卷楼”的藏书,成为江苏近代藏书史上的一件大事,也使得江南图书馆成为国人心目中的文献圣地。
  除了惜阴书院,在泰州保存有宋代教育家胡瑗讲学的安定书院、始建于清代的襟江书院,在淮安保存有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荷芳书院,在无锡保存有始建于北宋的东林书院、始建于明代的二泉书院、始建于明代的东坡书院、始建于清代的安阳书院,在扬州保存有始建于明代的梅花书院,在苏州常熟保存有始建于清代的游文书院等。名儒大贤们在书院传道授业,激励学子苦学不辍,其风范延续至今。在崇文重教的泰州,人们铭记着南宋安定先生胡瑗的读书故事,“胡瑗读书节”已在泰州成功举办多年,朗朗书声中,新一代学子们用阅读的方式向先贤致敬。

  化私为公,图书馆惠及大众
  进入20世纪以后,一些古代书院陆续演变为近代公共图书馆。比如,如今全国第三大、亚洲第四大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其前身之一就是建于惜阴书院旧址的江南图书馆。南图的另一个前身,则是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中央图书馆。在今天的南京市玄武区成贤街,由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先生设计、落成于1947年的“中央图书馆”大楼依然保存完好。
  在江苏各地,近现代公共图书馆建筑是阅读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无锡的无锡县图书馆旧址、大公图书馆旧址、泰伯图书馆旧址,镇江的五三图书馆旧址、江苏省立镇江图书馆旧址,常熟的县立图书馆旧址等。

无锡县图书馆旧址

  无锡近代著名实业家荣德生先生的故居内,至今保存着大公图书馆旧址。无锡地方史志专家钱江介绍,荣德生在兴办实业的同时,也极为重视阅读的作用。在他看来,读书是增进学识的根源,学识又是人才培养的基础。1914年,荣德生在无锡荣巷自己的住宅旁购地二亩八分,将其中一部分建成图书馆,取名为大公图书馆。
  荣德生曾说,他创办这个图书馆的目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培养人才,二是服务乡里,三是发展社会教育,四是保存中国传统文化。到上世纪20年代,大公图书馆藏书超过十万余卷,成为当时无锡地区最具规模、最有影响、管理最完善的图书馆。1952年,荣德生去世,家人按照其遗嘱,将该馆全部藏书捐赠给无锡市图书馆。荣氏大公图书馆最后以藏书的善终,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版权所有: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指导单位:江苏省新闻出版局 江苏省全民阅读办 主管单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
备案号:苏ICP备10080896号-8  地址:南京市洪武北路55号置地广场 邮编:210005 电话:025-84783597 传真:025-84783531 技术支持: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