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度文化走读 探寻千年运河”主题活动在扬州古运河上举行。从便益门码头出发,“运河号”画舫一路行至三湾城市书房。文化学者、一级作家韦明铧为参加活动的市民讲解大运河和扬州城市的关系、运河两岸文化遗存的历史由来。本活动为“重走运河之路、传承千年文脉——2024运河阅见中国行”系列活动之一,由扬州市文广旅局、扬州报业传媒集团指导,扬州市图书馆主办。 “大运河是扬州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大运河与扬州城共生、共兴、共荣,她滋养了两岸居民、孕育了城市精神、浸润了城市文化、见证了中外交往,让扬州成为世人向往的诗意栖居之所、中华文明高地。”随着画舫行进,韦明铧对所经历史遗存逐一介绍,“从便益门登舟的这段运河,并不是大运河最古老的一段,它开凿于唐代后期,原名‘七里港河’,也就是城南大水湾向北至黄金坝这一段。” “东关古渡,是唐代扬州城东门入口的码头,现在看两岸风景秀丽,古时其繁华程度难以想象,这里是物资的集散地,从长江入城的各种货物,包括乘水路来扬州的旅客,都在这里汇聚。” “马可·波罗纪念馆,陈列、展示了这位意大利商人在元代来到中国,且在扬州为官三年的经历;普哈丁墓园,是中阿友好交往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南宋时期,普哈丁来扬州传播伊斯兰文化,在扬州创建了仙鹤寺;在文昌路上,有道教的琼花观;跃进桥东,现存佛教长生寺遗迹;跃进桥西侧,则有扬州唯一的一座天主教堂。为什么不同文化遗存分布在扬州运河两岸,这表明,运河不仅是一条政治、经济的河流,也是不同语言、文化、信仰交流的纽带。” “过去,运河的堤坝是很高的,城边沿运河的街道便称为‘河下’。在扬州,有南河下、北河下,南河下有大量商人富贾的住宅,会馆众多,包括李白、曾国藩等多位历史人物,都在这里居住、会友。” “龙头关建于明代,上桥下闸,它连接扬州的城市内河小秦淮河,调节水位;南门遗址原名安江门,已有1200多年历史,它内接贯穿扬州城南北的南门街,水路则可直下长江,有中国古代城门通史之誉。” “文峰寺的地点,是鉴真和尚数次东渡日本的登舟处,需要注意的是,文峰寺建于明代,唐代的时候文峰塔和文峰寺都没有。” “三湾,是明代曾任扬州知府的郭光复把直航的河道人工改造成三个湾道,虽然行船距离从100多米变为1700多米,但三道水湾减缓了水流速度,保障了行船安全,古人的智慧和创举可见一斑。” …… 舟行运河1小时,城河共生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通过韦明铧娓娓道来。市民游客犹如置身时空隧道,触摸、感悟一个个曾经发生却鲜活依旧的人和故事。 “一路行来,运河两岸风光旖旎,文化古迹星罗棋布。”扬州技师学院网络信息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周丹丹说,“历史的繁华虽已褪去,当下的我们,有责任把传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学好知识、实践运用,在未来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让运河和城市长盛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