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这个词是在微信普及的时代出现的。然而无论古今,一个人只要生活在社会中,都会有自己的朋友圈。微信出现之前,人们通过书信、电话和来往相聚打理各自的朋友圈,既联络和加深与朋友间的交往与情谊,又充实了自己的精神和生活。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朋友之间交往的点点滴滴大多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之中,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但对于许多作家来说就不同了,他们可以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自己生命中过往的各路朋友,让这些朋友的风采和个性活在文字之中。不日前,著名作家王慧骐将他新出版的散文集《安静做最慢的事就好》(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4年5月版)寄给了我,我认真拜读了该著,觉得同我以前读过的他的《青色马文存》《江南素描》等一样,都是写自己人生中遇到的人和事。这一部新著呈现的是他几十年来交往的各路朋友,也就是他的“朋友圈”,他用十分真挚的情感写出了朋友圈里的诗情画意。 王慧骐对朋友有情有义,古道热肠。这些朋友既有他的家人、邻居、发小、同窗,又有老师、同事、领导、文友等,还有只是一面之交甚至未尚未谋面的朋友。他们遍布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各个阶层,从事着不同的工作,以不同的方式谋生。尽管文化程度不一,性格各异,社会地位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人生与精神世界充满了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或许被认为就是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的精美画面,表现出浪漫,和谐与雅致。朱自清、冰心和徐志摩等人的散文都被认为具有浓得化不开的诗意,展现出各种形态的画意之美。诗情画意,如果仅仅作这样的理解,未免偏窄了些,在读了王慧骐的这本新著后,我更倾向于将诗情画意理解为一种人生境界,一种心境,甚至一种生活态度。 《安静做最慢的事就好》所写人物基本都是平凡之人,他们生活在作家身边,也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将普通而平凡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给各自的人生注入了情趣和深长的意味,从而使生命闪耀着不凡的光彩,进而赋予其诗情画意。在《苏州,我时常念想的一座城市》一文中,王慧骐写到了周良、谭金土、陶文瑜等几位先生。九十多岁的周老还经常写评弹研究方面的文章,在当地报纸上发表;谭金土从收藏老照片并与人共享中获得乐趣;陶文瑜具有“江南才子”的风趣幽默,生活中“像个老顽童”;还有秦兆基、薛亦然、车前子、潘君明等也都活成了“苏州的一道风景”。生活在苏州乡下的小蒋和小徐(《他们在苏州乡下》),辛勤创业办厂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写作,发表文章,出版著作,从而给自己的人生增色。《探寻一个人的乐趣之源》中的建林虽生活屡经劳顿,身体状况欠佳,但从关注苏州历史人物中获得乐趣,从而使生活鲜亮起来。 在被选作书名的《安静做最慢的事就好》一文中,王慧骐如此说道:“‘世界愈是喧哗愈是飞快/你就安静做最慢的事就好’,倘若每个人都能以这样的心态对待生活,不急不躁的,把自己想做、能做的事儿坚持着做好,那这个过于‘喧哗’的世界或许也就慢慢安静下来”。安静,相对于喧嚣和浮躁更显出美好的诗意。《春花图集》一文中,作者称赞那位给花拍照的友人“善于把诗意糅进生活里去”,这样的人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活诗意化”,是对待生活的一种理想而浪漫的态度。他们超越了现实的种种羁绊,以一颗诗心仰望星空。这篇文章里还写了一位对准夜空拍照的老人,写他拍到了树梢上的北极星,并且“迫不及待”地将图片发给作者。这个“迫不及待”里包含了老人的多少欣喜之情,其兴奋与激动之态跃然纸上。 “安静做最慢的事就好”,我理解,这里最核心的词语就是“安静”。“安静”既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心境。这就像是秋天,在经历了春天的骚动和夏天的热烈之后,一颗心渐渐地安静了下来。“安静”与“慢”是相伴相随的,一个人只有在“慢”中才可获得“安静”,或者说一个人处于“安静”之中必然会“慢”下来。现代社会里,“慢”似乎不适应快节奏的生活,然而却很难得,“慢”中可以出细活,可以避免灵魂的丢失,从一点一滴的生活的感受中品味出内蕴的诗意,琢磨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作家、湖南文艺出版社编审刘茁松先生在这部散文集的跋中指出:王慧骐的散文“燃烧着一颗细腻温柔的诗心,散发出一股平凡岁月未被消磨的诗意。”确实,王慧骐以速写的形式,简明的叙述,将他朋友圈里的人物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通过他们的安静与平和,细心与慢作,旷达与慈爱,显示出别有一番风味的诗情画意,给我们每一个读者以人生的启迪。 (作者系扬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