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三伏天,户外热浪滚滚,幽静、舒适的公共文化空间成了人们避暑和丰富精神生活的新选择。在南京,“博物馆纳凉游”成为今年暑期出行的一大亮点。更有多地博物馆、图书馆延长开放时间、策划文化体验活动,满足市民和游客游览需求。 近年来,随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各类免费开放的文化场馆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设施也有所更新,大大提高了文化空间的便捷性和舒适度。夏日炎炎,人们走进身边的文化空间,可以在消暑之余静下心来陶冶情操、增长知识,让精神也“避避暑”。“文化纳凉”成为一种新潮的生活方式,反映出市民纳凉有了更多样的选择,更折射出人们对更高品质、更有内涵的休闲方式的追求,彰显了一座城市的文化气质与治理温度。 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从来都不应该是封闭的,当前正有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图书馆接纳和欢迎纳凉者,以更开放的态度、更多元的方式,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比如,有的展览馆精心策划暑期展览活动,吸引更多市民参与;有的图书馆新增“纳凉”功能,除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外,还增设小板凳等贴心设施;还有的博物馆通过延长开放时间、增加分馆数量,更大限度满足观众参观需求。种种举措,让公共文化空间在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的同时,积极拓展公共服务,不仅实现了公共资源的最大价值,也推动自身的创新发展。 今天,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资源不再是单一的知识储存和展示场所,而已转变为集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空间。文化空间充分盘活资源,城市居民充分利用资源,对于促进文化发展意义重大。当然,面对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如何平衡公众服务与文化保护、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进一步拓宽文化服务边界等,都是公共文化空间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我们期待,通过提升服务和治理的精细度,结合市民游客所需所盼,公共文化空间可以满足更多文化消费和舒适观展需求,让人们以更加便捷、多元的方式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将文化的清凉惠及更广泛的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