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平台”上线以来,广受读者关注。该平台既亮出了丰厚的馆藏家底,也让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古籍“书架”。 作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江苏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扬州市图书馆拥有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献典籍,收藏了宋至民国间刻本、稿抄本、活字本、石印本等13.2万册。其中善本古籍1400种、1.5万册左右,编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有193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有75部,入选《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的有209部。 扬州市图书馆。 资料图片 扬图馆藏典籍中,以扬州地方文献为特色,收藏新中国成立以前地方文献一千多种,包括刻本、稿抄本、石印本等,年代跨越元、明、清、民国,尤以清代刻本为主。内容涵盖面广,府州县志、盐法志、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俗掌故、园林胜迹、传记年谱家乘、学术著述、历代作家诗文集等门类完备。 这些地方文献中蕴藏着不少珍本佳椠,都是馆藏善本。什么是善本?顾名思义,“善”就是“好”的意思,善本就是好的古籍版本。其最初的含义,是指经过严格校勘、无文字讹脱的书本,现在一般则把古代典籍中具有较高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的部分称为“善本”。 很多市民都想知道扬图究竟藏有哪些“宝贝”,记者特请扬图专家精选部分馆藏珍本佳椠并略作介绍,以飨读者。 《文选》六十卷 李善注本系隋唐注疏学之佼佼者 (梁)萧统辑 (唐)李善注 元张伯颜刻本 入选第一批《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 李善(约630—689),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唐代学者。唐高宗显庆年间(656—660)曾官崇贤馆学士、兰台郎。学识渊博,但不善作文,人称“书簏”,以教授《文选》为业。所注《文选》,精博详赡,广为流传。后世治《文选》者,莫不重视之。《旧唐书》卷一八九有传。 《文选》由梁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撰,汇集前代优秀文章,是我国现存最早、也是最有影响力的一部诗文总集。李善之前给《文选》作注的人很多,形成了所谓的“文选学”。而真正使“文选学”成为一门显学的人正是李善。《文选》李善注是隋唐时期众多注疏学中的佼佼者,也是第一部对文学作品进行系统注疏的经典之作。 《五代名画补遗》一卷 “扬州八怪”之一高凤翰佚跋 (宋)刘道醇撰 (清)高凤翰跋 明刻本 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刘道醇(生卒年不详),活动于1057年前后,北宋大梁(今河南开封)人。知画理,精鉴识。曾提出品第绘画的“六要”与“六长”之说,对谢赫的“六法”之说有所发展。著有《圣朝名画评》《五代名画补遗》。 高凤翰(1683—1749),字西园,号南村,晚号南阜老人,山东胶州人。乾隆二年(1737)因病去官,寓居扬州西城僧舍。工诗文、擅书画、精篆刻、善制砚,为“扬州八怪”之一。著有《砚史》《南阜山人诗集类稿》《敩文存稿》。 是书系刘道醇为补胡峤《广梁朝名画目》而作。胡著始自尹继昭,终于刘永,共记有画家四十三人。刘道醇将其书阙漏者叙而编之,共补二十四人,撰成是书,并且按照神品、妙品、能品三品,对所记画家作了品评。 此书珍贵之处在于有“扬州八怪”之一高凤翰的题跋,共有5则,题于书前衬页和卷末。朱印墨笔,灿然纸上,令此书文气盎然、古趣横生,增色不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年出版的《高凤翰全集》集高凤翰诗集、文集、书画题跋印识、砚史铭跋、印谱、书画集等于一体,可谓将高凤翰的题跋收罗殆尽。而高凤翰为《五代名画补遗》所作题跋5则,则不见于《高凤翰全集》,也未见其他著述征引提及,当为高氏佚作。 《尚书传疏大意》一卷 该稿本未经传写、刊行,为孤本 (清)刘文淇撰 稿本 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刘文淇(1789—1854),字孟瞻,江苏仪征人,经学家和历史地理学家。精研古籍,贯穿群经。对《左传》用功尤深,成《左传旧疏考证》,后由其子刘毓崧、孙刘寿曾继之,三代共治,百年而成《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另著有《扬州水道记》《楚汉诸侯疆域志》《禹贡班义录》《读书随笔》等。 此书成于道光十年(1830)。包括《尚书序传疏大意》和《尚书传疏大意》,摘孔安国传、孔颖达疏,间取古说及阮氏《校勘记》,多主一家,间出己意。刘氏以《左传》研究名闻天下,本书与《左传旧疏考证》成于同年,自己颇为重视,跋云:“《左疏考证》蒙亲友相助,业于戊戌岁梓行,而此种仍然未果,书此以希海内君子能可代刊,余之所幸也。” 该稿本未经传写、刊行,版本非常珍贵。 《冬心先生三体诗》一卷 可见金农“漆书”韵味,在清代刻本中独树一帜 (清)金农撰 清乾隆刻本 入选第二批《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 金农(1687—1763),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寿道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晚寓扬州鬻书画自给。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 是书收金农三体诗99首。所谓三体诗,是三体唐诗的简称,即七言绝句、七言律诗及五言律诗三体。此书写、刻、印都非常精美。其独特的字体,有金农“漆书”的书法韵味,在清代刻本中独树一帜。 《扬州休园志》八卷 全国仅存三部之一,研究扬州园林重要史料 (清)郑庆祜纂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郑氏察视堂刻本 郑庆祜,字受天,号昉村,江都人,祖籍歙县。郑氏迁扬世系第八世孙。贡生,候选布政司理问,擅诗,著《浮青阁诗》等。 扬州休园是郑侠如于明朝末年建立的私家园林,其前身为扬州朱氏汪氏两园。休园历经五代经营,其中四次修葺。此书乃第五代园主郑庆祜在第四次修葺休园之际,将诸先贤所作园记、先人懿行之文、时人咏园诗文等内容汇编成《休园志》八卷。休园旧在扬州郭内流水桥东(今扬州田家炳中学附近),现已圮毁。此志留存,对于探窥休园旧观、研究扬州园林文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目前所知,《扬州休园志》全国仅存三部,分别在国家图书馆、复旦图书馆和扬州市图书馆。 《扬州画舫录》十八卷 为最早刻本,首次提到满汉席概念 (清)李斗撰 清嘉庆二年(1797)刻本 李斗(?—1817),字北有,号艾堂。扬州仪征人。诸生。博学通诗,通数学、音律,善书法,尤精戏曲。著有《永报堂集》《扬州画舫录》等。 此书内容丰赡、包容极广,涵盖城池水系沿革、山川园林、寺观庙坛、市肆文物,备载风物掌故,是清代鼎盛时期扬州文明的实录。该书被尊为迄今为止最权威、最全面的扬州百科全书,书中首次提到满汉席的概念,并详实记载了席谱及礼仪等。朱自清先生最推崇的明清笔记体奇书。 目前所知,嘉庆二年(1797)刻本是《扬州画舫录》的最早刻本。此书成书后迅速传播,经过多次修订重印、补刻文字插图,有多种版本,但均以嘉庆二年(1797)刻本为底本。 《海国图志》一百卷 在高邮刊刻,可称扬州刻书 (清)魏源撰 清咸丰二年(1852)扬州古微堂刻本 魏源一生,与扬州有着不解之缘。他曾任东台、兴化知县和高邮知州、两淮盐运使海州分司运判等官,对盐政、海运、水利建言诸多,政声颇佳,高邮民间至今流传有“魏公稻”故事。 《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历史地理知识最详实的专著,“海国”指海外之国。魏源在此书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近代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 《海国图志》有五十卷、六十卷、一百卷三种版本系统。成书后影响很大,前后经过两次增补,清代产生了近20种版本。扬图藏本是增补修订后的一百卷本,在扬州高邮刊刻,古微堂是魏源书斋名。卷前有魏源撰《后叙》曰:“夫至玛吉士之《天文地球合论》与夫近日水战火攻船械之图,均附于后,以资博识备利用。咸丰二年邵阳魏源叙于高邮州。” 2008年版国家标准《古籍著录规则》中规定,著录刻本、活字本时,出版地指刻印书主持者所在地,出版者指刻印书主持者(刻书主持者室名堂名斋号等信息可与其名称一并著录)。魏源寄居扬州时编著的《海国图志》,也是在扬州刊行的,因而可称扬州刻书。 《鸿雪因缘图记》三集 为扬州刻本,复建文汇阁时参照此书 (清)麟庆撰 (清)汪英福等绘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扬州刻本 此书以图文相辅相成的形式,实录作者麟庆一生所到各地之山川、古迹、风土、民俗、风俗、河防、水利、盐务等,保存和反映了嘉道年间广阔的社会风貌。其中的《红桥探春》《高明读画》《东园探梅》《安定校士》《文汇读书》《绿野泛舟》《双树寻花》《桃泉煮茗》《仪征设局》《蚌佛纪缘》《康山拂槎》《卸肩集句》《江北督师》等,记录了麟庆在扬州的鸿雪因缘,是研究扬州地方文化的重要史料。 是书为扬州刻本,图文并茂,刊刻非常精美。前有牌記“道光丁未秋七月重雕于扬州”。麟庆长子崇实在《惕盦年谱》中详述此书刊刻经过:“吾父所撰《鸿雪因缘图记》告成,由扬州寄到……丙午年(道光二十六年)葬事毕,即请从前绘图之陈朗斋先生专办此事。并派人随往扬州,在琼花观开局,延访江南名手开雕,越三寒暑而后成。刷印千部,由粮船首帮运送到京。” 书中有一幅图叫《文汇读书》,扬州复建文汇阁时,便参照了这幅图。 《阮元家书》八通 名家稿本,可窥阮元之真性情 (清)阮元撰 稿本 阮元是乾嘉学派晚期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扬州学派的柱石。乾隆、嘉庆、道光三朝重臣,“极三朝之宠遇,为一代之完人”,被尊为一代文宗。阮元在训诂之学、校勘之学、目录之学、典章制度之学、史学、金石之学、术数之学、文章之学、性道之学、掌故之学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且一生致力于文献的整理、汇辑、编撰、刊刻,成绩斐然。有《揅经室集》《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等三十余种著述传世。 此八通信函,主要记载了阮元家中、族中及与社会各界交连的鲜为人知之事。阮元的书法造诣颇高,在清代享有盛名。此稿行、草夹杂,圈点涂改随处可见。书风多变,或平稳舒和,或跌宕多姿;字间行气,得自然之妙,可窥阮元之真性情。此书为名家稿本,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链接】 扬州市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平台如何使用 有两种方式: ●一是在电脑端打开“扬州市图书馆”官网,点开“数字资源”,选择“自建资源:古籍资源”,登录“扬州市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平台”; ●二是在手机端关注“扬州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选择“城市书房—智慧城市书房”,点击“云上资源”,登录“扬州市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