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近代建筑作为20世纪的人类文化遗产,反映时代变迁、展现中西交融、透视社会风貌,具有独特的历史、科技和文化艺术价值。近日,“南京学”研究会会长、南京出版社社长卢海鸣编著的《南京近代建筑》出版,该书作为中宣部文化名家和“四个一批”人才项目,图文并茂,深入浅出,融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深入介绍南京近代建筑及背后的故事。翻阅这本书,仿佛跨越百年,来了一场“建筑CityWalk”。 历时23年,80万字著作让近代建筑“活”起来 《南京近代建筑》全书约80万字,图片约2600幅,分为研究篇和探索篇。研究篇主要从历史的视角,对南京近代建筑的发展历程、类型、特点、价值进行理论探索,同时对于建筑师、营造厂、鉴赏方法做简要阐述。探索篇精选现存的、具有代表性南京近代建筑约180处,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隐藏在每一个建筑背后的故事,再现近代南京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和社会等方面的风貌。 中山陵。 视觉中国供图 “按照历史阶段划分,我国建筑可分为古代建筑、近代建筑和现代建筑三类,其中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之间的建筑统称为近代建筑。”卢海鸣介绍,从1961年至2020年,国务院前后公布了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南京现存近代建筑入选的就有中山陵、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事处旧址等27处42个点;2016年9月,中山陵等9处近代建筑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 作为历史学博士,卢海鸣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涉足南京近代建筑领域,《南京近代建筑》的写作,始于2001年8月,历时23年。“我从37岁开始,断断续续写到60岁。”卢海鸣说,“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杂曲歌辞·浪淘沙》中的这句话,可以代表他这些年来搜集史料和图片经历的艰辛和喜悦之情。 “一次次现场考察、一个个意外发现,以及一份份老档案、一件件新史料和一张张旧图片,每每让我心醉神迷。与南京近代建筑的反复对话交流过程,常让我有新的收获和体验。”卢海鸣说。 南京有近代建筑1000余处,书中选取约180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并不刻意贪大求全。而是注重追根溯源,以史实、图片来讲故事。讲求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卢海鸣表示,希望通过《南京近代建筑》,让南京的一栋栋近代建筑真正地“活”起来。“一方面推动南京文旅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当代南京城市更新与近代建筑保护利用的有机统一,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颐和路街区。 视觉中国供图 金陵关具体位置确认,“扬子饭店”应是“扬子江饭店” 23年间,卢海鸣在对近代建筑的调研中有了很多新的发现。 清光绪二十五年,两江总督刘坤一《奏为江宁照约通商设关征税拟派道员兼充监督折》称:“在下关滨江地方设关征税,即名曰金陵关。” 下关码头和金陵关旧影。 受访者供图 1899年南京正式开埠,其标志性事件便是金陵关的启用。金陵关到底位于何处?“金陵关开关后,内设办事机构,还成立了理船厅,管理港口行政事务。但当时金陵关屋舍尚未完工,故只得‘假借静海寺为办公之地,仪凤门粥厂为堆货之区,俟关屋落成再行迁徙’。1903年,下关太古洋行码头江堤崩塌,约150人丧生,受其影响,金陵关放弃了当时临时办公地点,选择了更安全、更靠近内陆的地点,即太古码头和官码头之间的西侧江边。”卢海鸣在查阅档案资料后发现,金陵关最初假借静海寺为办公地点,1927年后迁到大马路66号。此处现留存有一座高大雄伟的西方古典式建筑,在文物资料中被称为“中国银行南京分行旧址”,但这座建筑在历史上长期是作为金陵关使用,仅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曾是中国银行南京分行所在地。 大马路66号曾长期作为金陵关使用。 受访者供图 金陵关大楼占地面积 1724 平方米,建筑面积 2047 平方米。主楼建于 1923年,坐北朝南,平面呈“凸”字形,钢筋混凝土结构,主楼的基座为花岗岩,墙壁为水刷石面;一层为拱形窗,二、三层为长方形窗。整个建筑显得高大雄伟,坚固美观。 兴建于20世纪初的扬子江饭店,建筑主体大部分采用明代城砖垒砌,呈现典型的法国乡村建筑风格。这座饭店常被称为“扬子饭店”,但据卢海鸣考证,它的正式名称应该是“扬子江饭店”。 修建扬子江饭店的明代城砖来自何处?据 20 世纪居住在下关宝善街的卢裕财老人回忆,他家几代都是船民,那阵子他的父母带着他给洋楼运送城墙砖。砖都是从浦口点将台那里拆下来的,拆装上船后,沿着江北那条河到长江,再从三汊河转入惠民河,停靠在复兴桥卸下。这些城砖也有少部分来自城里。 扬子江饭店建成后,不仅是下关地区最好的饭店,也是当时南京为数不多的高档饭店之一。中外各界名流纷至沓来。 2016—2017 年,扬子江饭店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琦主持,进行全面的维修保护。2017年,经过观筑历史建筑文化研究院院长、著名设计师陈卫新的室内展陈设计,这里变成南京唯一的古堡式酒店——颐和扬子饭店,焕发出新的活力。 颐和扬子饭店。 视觉中国供图 闪耀历史文化长河,领略建筑艺术之美 在卢海鸣看来,南京近代建筑是催生文化的沃土、交流文化的平台、引领风尚的窗口、传承文化的殿堂、培养人才的摇篮。2019年10月31日,南京成功入选世界文学之都,近代建筑功不可没。 拉贝故居。视觉中国供图 “南京因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成为名人荟萃之地,许多近代建筑都留有各类人物活动的印记。南京的近代建筑一方面催生了一部部文学艺术作品,其中不乏传世名作;另一方面,这些作品,也提升了南京近代建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如浦口车站与朱自清《背影》、拉贝故居与《拉贝日记》等。”卢海鸣说,大华大戏院等近代建筑,不仅为传统戏剧、话剧作品和演员提供表演的舞台,而且为国内外电影、文化提供交流的平台,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促进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而南京近代建筑中的图书馆、编译馆和书店,更是起到了贮存文化、传承文化的作用,如“国立东南大学孟芳图书馆”“国立中央图书馆”“国立编译馆”等。 南京近代建筑也是进行党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卢海鸣说,以浦镇机厂、和记洋行、首都电厂为例,这些近代建筑,记录了工程技术人员、产业工人和进步学生从自觉斗争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组织地进行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历史。徜徉在这些近代建筑中,能够激发起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如何欣赏南京近代建筑之美?在书中,卢海鸣给出了“鉴赏指南”。 近代建筑从外观上看,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大屋顶。很多公共建筑采用中国传统宫殿式近代建筑风格,其大屋顶是显著特征,而内部却是西式建筑布局,呈现“穿西装,戴瓜皮帽”的有趣现象。“这种式样多用于公共建筑上,也有少数居住类建筑采用这种式样。” 大屋顶建筑代表性的有金陵大学(今南京大学汉口路校区)建筑群、金陵女子大学(今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建筑群、中山陵、励志社(今钟山宾馆)、“国立中央博物院”(今南京博物院)等。 1928年,女作家袁昌英参观金陵女子大学后赞美有加,撰文称:“中西合璧式的构造立在绿叶浓荫的花园茂林中,真是巍然一座宫殿,俨然一所世外桃源的仙居。它的外貌的形式美,是它那红、黑、灰各种颜色的配合的得法;是它那支干的匀称,位置的合宜;是它那中国曲线建筑的飘逸潇洒的气质战胜了西洋直线的笨重气概。” 很多近代建筑上的“老虎窗”也极具特色。老虎窗是开在屋顶上的天窗,用于采光和通风。“屋顶”的英文是“roof”,音近上海话中的“老虎”,因此被洋泾浜英语翻译成“老虎窗”。拉贝故居、赛珍珠故居、童寯故居等均有“老虎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