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南京,美得令人心醉,天南海北的游客纷至沓来。吸引他们的,不仅是美景,更是千年文脉的传承。 玄武湖畔,2024南京文学书集搭建“文学+出版+旅游+文创+音乐”的融合平台,“赶书集”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 古鸡笼山下,以六朝时期人面纹瓦当为原型的文学之都代言人“宁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文学馆所在地——南京“世界文学客厅”绽放着微笑; 浦口火车站街区,无数年轻人站在朱自清雕像前打卡留念,背诵着“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 古往今来,这座城市的发展与文学相生相伴、紧密融合。 2019年10月31日,南京成功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中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世界文学之都”。5年来,南京以文塑城、以城彰文,通过“天下文枢”和“世界文学之都”一古一今两张文化名片,开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南京新篇章。 以文塑城、可感可触,文脉浸润山水城林间 1917年冬天,朱自清前往北京大学求学,在浦口火车站与父亲话别,写下了《背影》一文。近日,这座被称为“中国最文艺火车站”的百年老站,时隔多年重回大众视野。 10月11日,坐落于江北新区的浦口火车站街区向大众试运营开放。戴眼镜、穿长衫、模样清癯的“朱自清”,捧着色泽鲜艳的橘子,跨越时空,讲述那段关于父爱的故事。《背影》主题雕塑、《背影》主题咖啡馆、《背影》课本墙……多处设施都再现了经典文学场景,并以文创、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将文学连接到生活场景中,吸引了无数市民游客。 著名翻译家杨苡去世前,她将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二条巷的所居房产遗赠给南京市作家协会。如今,鼓楼区二条巷里,杨苡的旧居改造一新,成为特色空间——“杨苡书屋”。“杨苡书屋”将作为“世界文学之都”的“文学+”特色空间之一,持续开展“小而美”的文学交流活动。 紫金山入城余脉古鸡笼山下的东南角,千年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文学馆所在地。2022年4月23日,这里作为“世界文学之都地标网络”001号——南京“世界文学客厅”,正式开放。漫步院中,可以细品金陵文脉的起承转合,可以感受情景交融的文学体验。“这是一个汇聚文学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地方。”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之后这样说。在南京文学之都城市空间建设规划实施中,许多文化景点、故居纪念馆、书店文创等都被纳入“世界文学之都”地标网络,钟山文学馆、津逮楼、长干里等文学地标,均以其独一无二的文化密码,彰显“世界文学之都”的独特魅力。 南京“世界文学客厅”通过举办多样化的活动和文学交流,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王璠 摄 在历代文人墨客笔下,有关南京的名篇佳作层出不穷,既展示金陵壮丽多姿的山川风物,又蕴含深厚丰富的社会内容。拥有丰富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钟山,一直是历代文人学者的精神寄居之地。今天,人们徜徉其中,或会想到《文心雕龙》,眼前所见正是砖雕《文心雕龙》与刘勰半身铜像;或会想到晚年退居金陵的王安石,面对同样无言的钟山风景,神奇的大自然正净化着旅人身心的尘埃。 从“总要来趟南京吧”到“我还是喜欢南京”,“世界文学之都”展现着独特的吸引力。作家鲁敏在南京生活了30多年,这座城市浓厚的文学气息让她深有感触。“只要谈到文学、谈到古典、谈到诗词、谈到审美,南京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地理名词,一个重要的标志象征。南京每一个大街小巷都有文学前辈留下的足迹,即便是普通人也对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了然于心,所以你时刻都会听到文学的声音在耳畔回响。” 市民在南京凤凰书城读书,享受宁静的阅读时光。 徐琦 摄 从“天下文枢”到“世界文学之都”,再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南京文学气息随处可见。 5年来,南京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文化景观”,更具可视性、可读性和可赏性,在身心沉浸中,人们对这座城市更具有认同感,“世界文学之都”形象越发深入人心。南京晓庄学院副教授关鹏飞认为,南京独一无二的地域文化已成为当代城市文化核心所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旅游、学习和生活。 崇尚文学、热爱读书,始终是“痴心不改的阅读者” 10月25日开幕的2024南京文学书集,是金秋时节一场盛大的文学盛宴,为南京成为“世界文学之都”5周年,送上书香满满的祝福。 “如果有可能,你最想跟《红楼梦》中的哪个人物共度一天?”几天前,鲁迅文学奖得主、作家潘向黎携新作《人间红楼》来到紫金山脚下,与南京文友共话红楼。面对一个小朋友的提问,潘向黎赞不绝口,夸她的问题有创意。这场分享会,吸引了近200位观众现场静听,线上4万余人围观。 在南京,全民阅读蔚然成风。作为“书店之都”,南京现有实体书店近千家,不仅数量多,颜值还很高。截至目前,南京已有20多家书店先后被评为“江苏最美书店”,数量位居全省第一。目前,南京市内共有公共图书馆15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88个,全市有101个镇(街道)、1207个村(社区)均建有图书室。全市已建成覆盖城乡各街道的少儿图书室(阅读空间)136个,农家书屋436家。此外,南京还在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公共空间打造了600个图书漂流文化驿站。 2019年,南京在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学之都”的报告中,将南京比喻成“一位痴心不改的阅读者”,崇尚文学、热爱读书是这座城市独有的精神气质。 千年书香代代氤氲,南京居民综合阅读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这里的书单很全面,老婆爱看文学类书籍,我喜欢历史类图书,大家各取所需。”今年暑期,“书香满金陵 经典耀中华”系列活动之“阅见长江”专题展在南京图书馆举行。面对由专家筛选评定针对不同年龄和阅读群体的南京都市圈馆读共荐书单、第五届青春好书榜和“‘典’亮成长之路”南京市中小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指导目录,带着儿子前来的市民刘爽感叹道,“阅读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丰盈着我们的人生。通过阅读,让我们可以到达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看到目光所不及的所在。” 各类读书分享活动层出不穷,读者积极参与其中。南京新华书店新街口店通过名家讲座、主题沙龙、书友联谊会等,已推出“书香南京晚七点”“凤凰文化早市”“凤凰读书会”等活动品牌。位于金银街的万象书坊放映室,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还是一个温馨的交流平台,电影放映结束后,即可分享观影心得,讨论影片细节,共同挖掘那些隐藏在光影背后的故事与情感。 不少市民在新街口商圈一家书店内翻阅书籍。 戚珂嘉 摄 跟着书本读南京,用脚步去丈量身边的这座城市,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每到双休日,街头巷尾就会涌现多个城市行走活动,不但报名火热,寻访内容也是各有特色。据南京城市记忆民间记录团召集人舒克介绍,该团队自成立以来,举行过“六朝石刻”“古金陵四十八景”“明城墙城门内十三外十八”等主题寻访活动。 创新表达、赓续文脉,这里是滋养文学的沃土 10月28日,珠海金湾艺术中心。随着大幕缓缓落下,民族舞剧《红楼梦》2024巡演告一段落,圆满收官。南京是经典名著《红楼梦》的“故乡”,作者曹雪芹在南京出生、成长,书中所描写的环境、人物、故事,多以其在南京的生活经历为素材。原著拥有庞大的读者群,更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等。南京市越剧团打造诗韵越剧《织造府》,让曹雪芹“穿书红楼”,以新创意、新面孔、新表达闪耀舞台,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围绕《红楼梦》这一殿堂级IP,正在江宁织造博物馆上演的《大梦·红楼》以“在原址、看原景、品原著”为创作初衷,汇集数字艺术、舞蹈表演、交互艺术、装置艺术等多种形式,首次实现沉浸式玩法、数字化技术、艺术化表达的集成体验新模式,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 “诗仙”李白被视为南京文脉赓续发展链上的重要一环,他来到金陵,寄情于山山水水,并在不断体悟与感受中重新发掘出金陵美的内涵。诗韵越剧《凤凰台》的问世,成就了熟读唐诗的读者,成就了南京,也成就了南京市越剧团青年演员李晓旭问鼎中国戏剧梅花奖。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在南京组织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作为该经典的首次戏曲化改编,昆曲《世说新语》以折子戏的形式,演绎文言小说中的人物故事,内容可独立成篇、单折切入,折与折之间又可组合编排、交织成网,灵活串联成“三曹”“七贤”“王谢”等多条主线,在典雅、深情、烂漫、通透的昆曲艺术氛围中,展开一幅别有风情的魏晋长卷。 “世界文学之都”是创作的源头活水,为文艺的蓬勃发展提供着滋养和土壤。前不久,青年作家向迅的作品《与父亲书》荣获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南京是滋养文学的沃土,能够在这座文脉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文学氛围浓郁的城市写作是特别幸福的事情。”向迅说。 锦创书城(朝天宫店)成为许多市民休闲阅读的理想之地。 王璠 摄 以文会友、交流互鉴,不断拓展“国际朋友圈” 6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秘书处和中国驻巴塞罗那总领事馆指导下,由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法国昂古莱姆文学之都办公室、西班牙巴塞罗那文学之都办公室、西班牙格拉纳达文学之都办公室共同主办的“‘漫’画世界,走进中西文学——中国西班牙文学之都国际交流活动”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启幕。 作为此次活动的重要板块,国际青年漫画驻地创作成果展中展示了“文学之都青年漫画家全球游历”项目以及中西漫画家西班牙驻地创作成果。今年1月,南京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黛丽·阿祖莱牵头发起的“文学之都青年漫画家全球游历”项目,邀约中外漫画家走进全球9座创意城市进行深度游历采风和驻地创作,完成300余幅漫画作品。今年6月,中外青年漫画家再次走进西班牙,以当地文化遗产为主题进行采风创作。西班牙与中国,都有着经典文学作品诞生的丰饶土壤,分别拥有文学之都巴塞罗那、格拉纳达和南京。以文学为媒的中西文化交流活动,共同“扮靓”着世界文明的百花园。 9月25日—28日,2024“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在南京举办,以“重新构想我们的遗产:韧性和变革的故事”为主题开展青年跨文化交流对话。论坛期间,各国青年代表通过主题研学、专题分享、圆桌讨论等形式,深入探讨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当代价值与未来发展。论坛预热期间,南京牵头发起了“家乡之美”全球创意作品征集,获得了国际青年的积极响应。 南京一直以来都是中外文学交流的重要枢纽。作为“世界文学之都”,南京5年来坚持以文会友,深化交流互鉴,以文学为纽带,拓展“国际朋友圈”。 孩子在书店里快乐地阅读。 王璠 摄 文学传递着国家、地区、民族和文化的宝贵密码,而翻译是文学“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南京文脉悠远、文风昌盛。早在16世纪,南京就已率先将四书五经翻译到欧洲;迄今,已有60多种外国文学作品在南京翻译成中文。今天的南京,拥有佳作频出的“南京作家群”,涌现出一大批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优秀文艺作品,多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等重量级荣誉,每年翻译出版以及向国外译介的作品有近千部。经由“南京文学作品翻译资助计划”,《南京传》《人间风景》《南京味道》等作品,纷纷向世界展现南京历史人文魅力。 以文学为动能,越来越多的国际目光正投向这座“世界文学之都”,从而进一步“打开”南京、了解南京、传播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