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11月22日下午,2024年江苏省文化产业招商推介会在上海举办。这是江苏文化产业界首次集中组团赴上海开展系列活动,招引对接全国优质资本及文化企业。一场原定规模200人的会议,发出邀请后报名参会嘉宾近400人。 江苏,吸引力何在? 这是一方深受自然眷顾的水土,悦纳浩荡江海与灵秀溪河,悠悠水韵以千姿百态在这里融汇万物,激荡出绵长的文脉。 全省陆域国土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省内常住人口8526万人,全省GDP达12.82万亿元,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万亿城市5座,全国文明城市总数和占比居全国第一,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二…… 如果只看这些数字,不免还是有些枯燥。仔细去江苏各地的博物馆逛逛、街巷走走,就会感受到无处不在、温润人心的文化底蕴。 悠久的历史,让江苏的文化兼具南北色彩、名人灿若繁星。全国142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江苏就有南京、苏州、扬州、徐州、镇江、淮安、无锡、南通、泰州、常州、常熟、宜兴、高邮13座。全省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1处,数量居全国前列。 江苏是全国重点旅游省份之一,名山、名湖、名泉、名园、名寺遍布。全省拥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26家,数量居全国第一;拥有太湖、南京钟山、云台山、蜀冈—瘦西湖、镇江三山(北固山、金山、焦山)等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放眼望去,13个设区市各有韵味。六朝古都南京是中国首个世界文学之都、全国科教第三城,两汉文化之源徐州将工程机械“玩”出科幻大片之感,人间天堂苏州有着“甲天下”的江南园林…… 四时分明,让江苏有着丰富的物产。碧螺春、雨花茶、富春茶点制作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传统工艺品门类齐全、形式多样、技艺精湛,我国“三大名锦”,江苏占其二。 行走江苏大地、品读文学作品,儿时老屋、盘中美食、水上行船、草里虫鸣,这方土地的风物人情无不让人心醉,勾起人们的无限诗意与缕缕情思。 文化静水深流,产业浪奔潮涌。 江苏把文化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化体制改革,出台系列举措,加快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文化+”不断迸发出更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壮大文化经营主体,江苏一方面做大做强龙头文化企业,一方面提高服务文化企业能力,创办紫金文化产业沙龙,推动文化企业和优质项目对接,探索建立省重点文化企业培育库,提供精准服务。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有110家文化企业挂牌上市、强势发展,凤凰集团、江苏有线、江苏省广电集团连续多年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 优化文化载体建设,江苏充分发挥其产业集聚作用,截至2023年底共创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各类国家级园区40多个,认定发布各类省级文化产业重点园区100多家。 促进“文化+”业态融合,江苏出台“促进文化科技融合20条”“推动文化业态创新10条”和“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推动文化科技项目纳入省财政科技扶持计划。2023年,全省文化新业态特征较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820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高于整体水平。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立足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江苏文化产业的版图不断“扩张”—— 十年“蝶变”,江苏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1年的1802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5991亿元。截至2023年12月底,全省共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1万家,当年实现营业收入1.3655万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和规上文化企业数稳居全国第二。 文化产业蓬勃壮大,一批品牌文化标识闪闪发光。为了让产业更具韧性,江苏文化产业“走出去”“交朋友”—— 组展参加深圳文博会,会同沪浙皖宣传部共同举办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让企业站上更大舞台;组织省内文化企业通过国际会展平台加快“走出去”,扶持文化企业参加伦敦设计周、米兰设计展、法兰克福书展等国际重点展会;无锡、苏州工业园区入选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全省累计144家企业、39个项目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 回到最初的问题,企业为何愿意落地江苏?答案不言自明:选择江苏,就是选择未来—— 这是一块投资热土。清华大学《文化产业投融资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江苏省文化产业融资金额排名全国第一。 这是一块创新沃土。江苏文化类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00家,创成6家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跨界与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引擎。 这是一块兴业高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以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有益于企业、有感于群众的先行举措,全力打造文化创意设计中心、文化科技融合中心和内容生产高地、文旅融合发展高地、文化装备制造高地,形成文化软件、数字创意、数字影视等特色产业集群。 朝日初升,东风已来。新起点上,江苏正大力优化文化产业营商环境,期待更多企业、人才如凤凰一般在此筑巢扎根,共襄文化盛宴,共创产业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