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江苏在线

搜索
热搜: 活动
微信
qq
weixin
书香江苏在线 首页 各地动态 南京 展览讲座详解《永乐大典》——探寻“万书之书”的前世今生

展览讲座详解《永乐大典》——探寻“万书之书”的前世今生

2025-1-14| 发布者: shiyun| 查看: 130| 评论: 0|原作者: 王艺璇|来自: 南京日报

摘要: 600多年前的明朝,一个被后世誉为“永乐盛世”的时代,明成祖朱棣以其非凡的远见卓识,启动了一项前所未有的文化工程——编写《永乐大典》。从解缙的初步尝试到姚广孝接手后的全面革新,再到2000多位文人学士的倾心 ...
       600多年前的明朝,一个被后世誉为“永乐盛世”的时代,明成祖朱棣以其非凡的远见卓识,启动了一项前所未有的文化工程——编写《永乐大典》。从解缙的初步尝试到姚广孝接手后的全面革新,再到2000多位文人学士的倾心投入,历时6年成书,它是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更被称为“万书之书”“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发起于南京、写定于南京,《永乐大典》与南京有着密切的联系。想要深入了解《永乐大典》,可以走进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永乐大典》文化史料展”正在这里举行。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孔庆茂近日开讲“《永乐大典》的前世今生”,进行深入解读。一场展览、一场讲座,让这部“万书之书”以更清晰的面貌呈现在公众面前。

       发起于南京、写定于南京,《永乐大典》编纂会集天下英才
       “《永乐大典》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孔庆茂说,在中国,百科全书有一个固有的术语,叫类书,顾名思义,就是以类别编排的书。
       “类书,可以看作古人的搜索引擎,当古人需要相关资料的时候,就可以去类书上查找。”孔庆茂介绍,类书一般有两种编法,一种据内容而编,常以四季、岁时、州府、山河为分类,这种分类比较常见,代表如《太平御览》与《古今图书集成》;另一种,便是以音韵字词为条目分类,查阅方式类似今天的《新华字典》,采用这种编法的类书并不多,但有个好处是不易遗漏,《永乐大典》就是代表。
       编写《永乐大典》的由来是什么?明洪武二十一年,翰林院庶吉士解缙首次向明太祖朱元璋提议编纂类书。“朝代初建,往往要树立相匹配的文化形象。”在解缙看来,朱元璋需要一部记录天下万物信息、可供随时查阅的百科全书,朱元璋也对此表示认同。遗憾的是,由于后来解缙被贬回乡,修书之事一时搁浅。
       “解缙与徐渭、杨慎并称‘明朝三大才子’,他提出的‘刊定凡例,删述去取,并包古今,搜罗隐括,纤悉靡遗’的指导思想在《永乐大典》的编纂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孔庆茂说。
       明永乐元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登基,当即下诏正式修书。孔庆茂认为,“明成祖在当时被视为‘篡逆’,众口难堵。他一来希望向世人宣告自己的文治武功,二来也需要借此安置文人,笼络人心,消弭谤议,所以,修纂工作就此重启。”
       《永乐大典》的修编人员会集各方才杰,上至在朝官吏,下至民间学者,僧道方外,前后累计有三千多人从事此事,可谓是“天下文艺之英,济济乎咸集于京师”。
       “修了一年,初版完结,交由明成祖,他却认为仍不够宏伟。于是,永乐三年,二次组织专人重修。”孔庆茂介绍,重修的新任主编由当时的“黑衣宰相”姚广孝挂帅,极大满足了朱棣“应收尽收”的想法,此次修纂规模空前庞大——最终全书总达22877卷,分装11095册,共计约3.7亿字。
       “在南京编成、在南京写定,编写全过程在南京完成,《永乐大典》与南京的关系最为密切。”孔庆茂说,明成祖当了23年皇帝,前期的19年都在南京,《永乐大典》在南京文渊阁开馆编纂,编成之后就藏于文渊阁东阁,直至永乐十九年迁都北京,《永乐大典》才被带到北京,在明正统年间正式被放在北京文渊阁的阁楼中。
       《永乐大典》中,“南京”二字首次显著出现在卷七千七百一中,但此处的“南京”指的是宋代的南京,为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带,与现在的南京在地理意义上有很大不同。
       “以其地接华阳金坛之陵故号金陵”——《永乐大典》中真正出现南京的内容,是从《洪武志》开始的。另在《应天府志》《洪武京城图志》中也有介绍南京相关的信息。在收录的来复诗《南京四首》中,同有提及古南京的城门、古南京的机构街坊与山河风光,书中的许多城门街道和山河风景今天依然有迹可循。

       “合古今而集大成”的百科全书,正本下落成谜
       “合古今而集大成”,由于《永乐大典》卷帙过巨,无力刊刻,全书编成后,只能誊写一部,称为“永乐正本”。
       明世宗嘉靖皇帝十分喜爱《永乐大典》,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因怕大火殃及, 嘉靖皇帝曾一夜之间传谕三四次下令搬迁《永乐大典》。为防止不测,嘉靖随即下令开启《永乐大典》的重录工作。
       孔庆茂提到,当时,嘉靖任命高拱、瞿景淳、张居正等人负责《永乐大典》的录副工作,礼部和吏部还主持了“糊明纸考试”,从中选拔出109位善书人,又由内府调拨画匠,惜薪司、光禄寺和翰林院分别负责木炭、酒饭和“月米”等事宜,历时6年,副本才抄录完成。
       自此,《永乐大典》就有了“永乐正本”和“嘉靖副本”之分,如今人们所提及的均为“嘉靖副本”。
       “自‘嘉靖副本’诞生以后,历史记载中,‘永乐正本’就此下落不明,再无人提及。”正本究竟哪去了?孔庆茂解释,对于这一点,历史上有许多说法,不能统一。
       “有人说‘永乐正本’毁于明末北京文渊阁失火,有人说毁于明末李自成入宫,也有人认为藏于皇史宬夹墙内。但目前最有影响力的说法是‘永乐正本’殉葬永陵。”孔庆茂认为,此说法有其依据,《永乐大典》的录副工作在明隆庆元年的春天结束,而嘉靖皇帝死后并未立即下葬,直至隆庆元年4月正式下葬,这与副本抄录结束的时间点重合,极有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从文献角度看,《永乐大典》在文化上具有特殊意义。”孔庆茂提到,《永乐大典》所引大多为宋元明初之前书,不少书目后世已经失传,价值宝贵。此外,《永乐大典》的修纂照抄原书,不作删改,与清代修《四库全书》为巩固政权,对原文的删改编排的写法相比,更有文献价值。再者,《永乐大典》雅俗兼容并包,既收录经史,又有小说戏曲说唱,“以音韵为序,有字即有典,十分完整”。
       “《永乐大典》保存了丰富的方志资料,光是现今的残本,就存有方志893种,另有总志7种,共计900种,方志作用突出。”孔庆茂谈到,《永乐大典》不仅保存了迄今所知的北京地区的最早方志《析津志》,除此之外,还较为完整保存了《湖州府志》《杭州府志》《绍兴府志》 《苏州府志》 《太原府志》《辽州志》等多种方志,可作为后世的珍贵史料。
       从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的展览中可以看到,《永乐大典》对于戏剧的收录也很广泛,自13965卷至13991卷,凡27卷,大典收录南曲戏文33本,自20737卷至20757卷,凡21卷,大典收录北曲杂剧100种,“中国第一剧”《张协状元》就是因载入《永乐大典》失而复得的。
       大典中,还发现了不少珍贵的诗歌,像人们熟知的苏轼、陆游、文天祥、陈亮等诗人,现今即使有诗文集存世,但仍有不少可据《永乐大典》残本进行补充,例如苏轼的《和南都赵少师》就引自《苏东坡全集》而收入《永乐大典》,但现今《苏东坡全集》已经失传了。
       “采‘各书所载事物类聚之,而统之以韵’,集合‘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编成书。”集合了诗文遗珍、百戏中华与古今方志,《永乐大典》的修纂基本契合明成祖朱棣的要求。

       “端庄美观,朱墨灿然”的《永乐大典》,在岁月长河中逐渐遗散
       《永乐大典》长什么样?书高50.3厘米,宽30厘米,开本宏大,具有皇家的威仪和气魄。四周双边大红口红鱼尾,朱丝栏,皆系手绘。衣用多层宣纸硬裱,外用黄绢连脑包过,明黄色书衣,格外庄重,采用的是“包背装”。在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南画廊的展览中,可以通过复刻件一窥其风采。
       “整部大典都用朱、墨笔写成。朱笔用来绘制边栏界行,书写引用书籍的著者和书名;墨笔用来书写题名、卷数、韵目、书籍正文并绘制图画;圈点则用内空外圆的芦、竹、骨或玉制笔管蘸上朱砂印泥戳上。整体看起来端庄美观,朱墨灿然。”孔庆茂说。
       此外,《永乐大典》插图的式样和种类非常多,有人物肖像、博古器物,也有宫室建筑、 园艺花木和山川地图,都统一采用传统勾线技法,形态逼真,工致精美,在绘画史、书籍插图史等方面普遍具有很高的价值。
       内容书写上,《永乐大典》采用的是馆阁体——一种明代永乐年间为规避科举考试中作弊现象而新创的字体。结合了颜体字的丰满、欧体字的清秀、赵体字的流畅,这种字体类似于今天的楷体,更加方便统一,也刚劲有力。
       “有趣的一点是,字如其人,字也同如时代,同样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写本书’,《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的字体风格却并不相同——《永乐大典》字体刚健、有力,正如明代的文人风骨强健,不乏与帝王当庭辩诤、死谏之辈;《四库全书》字体就相对更加优美,整齐,也正反映了清朝统治的封建、集权氛围。”孔庆茂说。
       遗憾的是,这部规模空前庞大的旷世巨作后来却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磨难,逐渐“消失”。
       清乾隆五十九年,《永乐大典》清查实存9881册。清咸丰十一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的第二年,翁同龢在翰林院敬一亭见到《永乐大典》,存数已不及5000册。光绪十八年傅增湘在《藏园群书题记》记载,翰林院《永乐大典》仅存870册。到了清宣统元年,当时宫中残存的《永乐大典》仅剩64册,1912年,入藏京师图书馆。
       现下,全世界现存的《永乐大典》分册已离散四方。据统计,我国目前藏有《永乐大典》241册,美国藏有54册,英国藏有51册,日本60册,德国5册,越南4册,爱尔兰3册,韩国1册,全世界藏书总量汇集起来也只有原书的4%不到。
       在南京图书馆,藏有南京仅存的一页《永乐大典》。此残页无法辨识卷目及书名,内容共计440字,引录6种古籍条文。经专家推断,此页应为《永乐大典》中《周易·系辞》的部分篇章。此前在一些展览中曾经展出,观众可以通过触摸翻阅互动版本,近距离感受这部“古代百科全书”的独特魅力。
       “如今,《永乐大典》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也被纳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当中。现今我国依然正在进行全面的古籍普查工作,未来普查还将辐射到更多的个人收藏家。也许有许多人现在仍未充分认识和了解到《永乐大典》,但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普查中,还会有越来越多的《永乐大典》藏本被发现。作为文化遗产的珍品,它不仅仅是古代文明的象征,更是当代推动文化创新、增加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孔庆茂说。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版权所有: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指导单位:江苏省新闻出版局 江苏省全民阅读办 主管单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
备案号:苏ICP备10080896号-8  地址:南京市洪武北路55号置地广场 邮编:210005 电话:025-84783597 传真:025-84783531 技术支持: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