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江苏在线

搜索
热搜: 活动
微信
qq
weixin
书香江苏在线 首页 各地动态 省直 追溯典籍,看淮盐文化向新蝶变

追溯典籍,看淮盐文化向新蝶变

2025-1-21| 发布者: shiyun| 查看: 123| 评论: 0|原作者: 杨爽|来自: 江南时报

摘要: 吴韵汉风,润泽江苏;水韵书香,滋养江南。在人文荟萃的江苏大地上,文学活力奔流激涌,文学生态气象万千,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辉煌巨作,共同写就中华文脉的不朽篇章。即日起,本报推出“你‘书’我‘说’——寻访 ...
       吴韵汉风,润泽江苏;水韵书香,滋养江南。在人文荟萃的江苏大地上,文学活力奔流激涌,文学生态气象万千,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辉煌巨作,共同写就中华文脉的不朽篇章。即日起,本报推出“你‘书’我‘说’——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融媒体新闻行动专栏,聚焦与江苏息息相关的文学名著、精妙诗词、传世书画等经典作品,深入发掘名著名作背后的“江苏故事”,探寻当下江苏如何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于古韵今风的交织中续写名著名作新的篇章。
       “自登木筏之后,连日东南风紧,将他送到西北岸前……只见海边有人捕鱼、打雁、挖蛤、淘盐。他走近前,弄个把戏……吓得那些人丢筐弃网,四散奔跑。”众人害怕的“他”是谁?原是乘风渡海,外出寻仙的美猴王。
       早在400多年前,吴承恩就把江苏的淮盐写进《西游记》里。初见美猴王便被吓跑的“淘盐”人,实则是古海州的淮盐生产者。身为淮安人,吴承恩自小在淮盐盐区成长,对于盐民的生活他最熟悉不过。
       作为中国海盐的经典产品,淮盐已成为一种文化载体,在江苏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化印记。古典文学“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还有李汝珍的《镜花缘》、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它们都与淮盐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咸”味十足  文学巨著“蘸”盐而就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文学小说发展的黄金时代,古老多彩的两淮盐业给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江苏大地上滋生了大批“咸”味十足的文学巨著。
       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镜花缘》深得淮盐浸润,极尽繁华奢侈的盐商生活和板浦的市井风貌,都被作者“借”进书中。如第十三回写以打鱼为业的渔翁、渔婆;第十五回写元股国土人不准外人来分其业,外人只得暗将腿足涂黑假冒土人,取鱼糊口。
       相传,古海州时就有“穿海州,吃板浦,南城土财主”的顺口溜。《镜花缘》第十五回就描述了板浦盐商聚集,讲究吃喝,“想着方儿,变着样儿,只在饮食用功”。第十二回更是将宴请宾客之穷极奢华描写得淋漓尽致:“宾主就位之初,除果品冷菜十余种外,酒过一二巡,则上小盘小碗……多者十余种至二十余种不等……小吃上完,方及正肴,菜既奇丰,碗亦奇大,或八九种至十余种不等……更可怪者,其肴不辨味之好丑,惟以价贵为尊……”
       这些辛辣的讽刺,并不是随意杜撰,而是完全取材于生活。李汝珍的哥哥李汝璜在清乾隆四十八年任板浦盐场课司大使,李汝珍随兄同来“寓居”,板浦就是当时海州地区的“盐都”。《镜花缘》中充满了海属地区的方言土语和风物民情,处处打上了古海州、板浦、云台山的烙印,有着浓郁的海属乡土气息。
       旷世之作《红楼梦》与淮盐也有着表里兼具的关联。书中第二回写贾雨村被弹劾罢官后“游至维扬地面”“因闻得今岁鹾政点的是林如海……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维扬”是扬州的别称,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到扬州掌管地方盐务,巧合的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也曾在扬州出任过两淮巡盐监察御史。
       尽管大多小说在故事情节上不是完全描述淮盐生产、淮盐生活,但在具体故事情节上多与淮盐文化密不可分。连云港市档案馆党组书记、馆长许思文表示:“四大名著中的江苏盐文化元素,既展现出盐文化作为社会背景的共同特征,又各具特色地反映了不同作品的主题和风格。这些元素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更为读者提供了一扇窥探古代盐文化及其社会生活风貌的宝贵窗口。”

       由盐而兴   古今海州因盐而名
       据地方志记载,东汉末年,糜竺家族是连云港云台山关中村有名的富商,家产丰厚,从山林到海边,包括渔船和盐池,几乎垄断了当地的资源。建安元年,糜竺在刘备兵败下邳时,不仅把妹妹糜英嫁给刘备,还一次性送去两千名奴仆和大量金银,帮助他重振军威。刘备感动于大舅哥的再造之恩,隆重地封其为“安汉将军”。
       《三国演义》对此虽无记载,但其主角原型之一的刘备确实是糜家的“乘龙快婿”。20世纪80年代,考古学家曾在关里村发现一块“益州院”门楣刻石,据说是刘备在此招亲留下的证物,还有刻着“糜竺井”字样的井圈石栏和一块煮盐的盘铁。
       “很少有人知道,连云港是和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都有关系的城市。此外,宋代诗人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等文人也曾多次经临海州,留下他们千古咏诵的诗文。连云港的盐文化,因悠久的历史积淀、独特的生产技术、丰富多彩的民俗传统以及显著的经济价值而闻名遐迩。”许思文认为,“淮盐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涉及连云港地域的人或事贯穿于中国文学史,无论是汉赋、唐诗、宋词、元曲,还是神话传说、明清小说,莫不如此。连云港因海而生,因盐而兴。淮盐产区主要集中于此,淮盐文化的遗脉也保留了大量的文物和遗迹。”
       在连云港市博物馆,有一件“镇馆之宝”——北宋熙宁七年盐鐅,历经岁月沧桑依旧保留古韵遗风。据连云港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赵旭介绍,该盐鐅是罕见的有自铭纪年的盘铁块,对研究宋代的盐业生产规模和生产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据最新考古发现,在现今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尤庄遗址内出土的盐灶、淋卤取卤等遗迹,以及煮盐的大量陶器残片、支撑陶支脚等遗物,为了解中国早期海水制盐工艺提供了实物证据,这也是目前江苏最早的盐文化历史遗存。此外,连云港赣榆海头镇目前仍留有汉代的盐仓城池遗址,记录下2000多年前盐业生产的场所。

       继往开来   淮盐文化向新蝶变
       当代人想要穿越历史长河,品味淮盐文化的人文气息,博物馆或是一处与古人“对话”的最佳场所。2024年9月26日,连云港首家以“淮盐”为主题的博物馆——江苏淮盐文化博物馆(筹),作为城市文化新地标迎来开馆。馆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馆是在原盐坨麻袋仓库基础上升级打造而来,将延续猴嘴“苏北盐都”的文化资源优势,让历史建筑继续讲述淮盐故事的沧海桑田。
       历史造就文化,文化反映历史。淮盐发展的历史见证了淮盐文化的流布、兴衰。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主流文化之一,淮盐文化如何在江苏大地上传承、保护、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淮盐的用途,现代人一般只局限于食盐的调味作用,却忽略了它还有清洁功能。其实,用盐刷牙是古已有之的传统,曹雪芹在世家大族的优雅生活中就曾暗示过这一点。
       《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中,湘云来到贾府和黛玉同住,第二天清晨,宝玉匆忙赶去探望,在潇湘馆向丫鬟“要过青盐擦了牙,漱了口”。由于食盐晶体颗粒粗大,如果直接用于刷牙,会导致牙齿过敏。经过煅烧之后形成的青盐,加上多种中药制成的牙粉,则对洁齿护齿十分有益。
       时至今日,牙粉早已被牙膏取代,江苏省盐业集团早在2015年就研发出“Na生活盐牙膏”、果蔬洗涤盐、餐具洗涤盐等多种生活产品,让“一把盐”裂变出无数种“新活法”。
       而在烹饪领域,淮盐更是迎来了脱胎换骨的“七十二变”。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发展研究院理事长卢同根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新一代淮盐人不但开发出营养盐、烹调盐、腌制盐、保健盐、美容盐等品种,其“淮”牌食盐更是通过了“中华老字号”认定,并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还衍生出“古淮”等品牌。制盐工艺历经百代人之手,晒盐技艺(淮盐制作技艺)于2014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淮盐’千年历史文化底蕴,利用现代品牌传播将盐文化与淮盐紧密结合。可以说,如今连云港仍将通过与名著巧妙结合的创新方式,进一步弘扬淮盐文化。”在淮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卢同根重点列举了近年来连云港的具体举措,如创作出“乐见西游”等大型舞台剧,打造出盐河巷、盐河街、民主路、连云港老街等特色街区,注册了“西游记”生态盐系列产品等。
       鱼盐满市井,布帛如云烟。“淮盐经过深层次发展,如今已被浓郁的文化氛围所包裹。盐来自大海,有大海般广博的胸怀;盐是阳光的结晶,有阳光般的心态;盐溶化自己健康人类,奉献社会;盐乃方正的透明结晶体,方方正正才是根本……盐的这些思想精髓同样需要发扬光大。”卢同根说道。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版权所有: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指导单位:江苏省新闻出版局 江苏省全民阅读办 主管单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
备案号:苏ICP备10080896号-8  地址:南京市洪武北路55号置地广场 邮编:210005 电话:025-84783597 传真:025-84783531 技术支持: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