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南京大学文学院和泰州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南京大学创意写作研修营·泰州‘坡子街’作家班(第1期)”在南京大学文学院圆满落幕。在为期4天的研修中,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作家学员齐聚南京大学,与博导教授面对面交流,共话创意写作新思路;行走文都南京,探寻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体验了一场灵感碰撞的文学盛宴。 研修班课程虽短,但节奏紧凑,内容满满。“见到这么多来自家乡的文友,非常亲切。”在第一天的课程中,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毕飞宇教授一句风趣的开场白,瞬间让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愉快。“如果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作者,就要冲破‘故乡文学’这个温暖‘茧房’,因为它配不上文学的自由,配不上文学狂放的想象。”毕飞宇鼓励学员们要勇于走出故乡文学的创作束缚,去更广阔的天地寻找灵感,大胆创作,把最好的文字奉献给读者。 随后的课程里,博士生导师张光芒教授以“人心文化”为切入口,以鲁迅笔下阿Q、祥林嫂等经典人物,剖析了鲁迅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和“画人心”的叙事艺术。博士生导师苗怀明教授将《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经典名著实例作为引子,介绍了中国古代小说通过人物的衣食住行与喜怒哀乐展现出的博大精深的人生智慧,以及自己关于人生、社会、道德等方面的深刻见解。著名作家、《雨花》杂志主编育邦也和学员们分享了知名作家的创作经历,鼓励学员要通过阅读来充实自己。 “世界文学之都”南京,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吐露着墨韵留下的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痕迹。本次研修的第三日,学员们在博士生导师沈卫威教授的带领下寻访南京的文学地标。学员漫步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在赛珍珠故居留影,与古老的香樟树、爬山虎和民国老建筑“对话”,细细品味历史的厚重。在江南水师学堂,沈卫威教授通过水师学堂里的两棵广玉兰和三棵梧桐树,讲述了鲁迅在西学、基础图画方面的所得,以及南京人文环境、社会背景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参加研修营的收获非常大,远远超出了预期。”来自天津的学员张之昂告诉记者,他虽然出过两本书,但这次学习让他对文学创作又有了新的理解。研修期间,他全程做了笔记,回去以后会慢慢研习。 “如果没有文字,我可能就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主妇。因为写作,让我在这个世界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声音。”深圳学员代表熊佳林说,“坡子街”的这次研修活动不仅让她得到了提升,也认识了很多文友,收获满满。回去以后,她会努力创作,尽快完成之前开篇的小说,多向“坡子街”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