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江苏在线

搜索
热搜: 活动
微信
qq
weixin
书香江苏在线 首页 各地动态 泰州 瓦匠写诗30年,最近有了新身份

瓦匠写诗30年,最近有了新身份

2025-2-14| 发布者: shiyun| 查看: 126| 评论: 0|原作者: 钱雪 毛晓华|来自: 现代快报

摘要: 这个春节,央视春晚“外卖诗人”王计兵备受关注,而在泰州姜堰,也有位“瓦匠诗人”,他叫宋圣林。这个冬天,对于59岁的宋圣林来说,内心无疑暖流涌动。写诗30年,在《扬子江诗刊》《星火》《青春》《诗歌月刊》等杂 ...
       这个春节,央视春晚“外卖诗人”王计兵备受关注,而在泰州姜堰,也有位“瓦匠诗人”,他叫宋圣林。这个冬天,对于59岁的宋圣林来说,内心无疑暖流涌动。写诗30年,在《扬子江诗刊》《星火》《青春》《诗歌月刊》等杂志刊发了300多首,2024年底,他成功成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宋圣林加入省作协

       花两个多月工资,赴“诗歌之约”
       宋圣林本职工作是一名瓦匠,在工地上与钢筋水泥打交道了大半生,同时,与诗歌也“相守”了30年。他中等身材,面庞瘦削,常年劳作的手,爬满了皱纹与老茧。然而,这又是一双充满诗意的手,筑砌着远方和梦想的心灵之屋。

59岁的瓦匠宋圣林

       宋圣林上学时便对诗歌产生了兴趣。初中毕业后工作,然后成家,业余时间碎片化,阅读、创作大多比较短小的诗歌,十分合适。就这样,宋圣林与诗歌结下了不解情缘。
       1995年,28岁的宋圣林,在家乡姜堰的报纸《罗塘天地》,发表了一首小诗《致春雨》,这是他的习作第一次在出版物上印成铅字。当时,宋圣林收到了5元稿费,这对他来说,是巨大的鼓舞。
       还是在1995年,宋圣林为了诗歌,人生中第一次远赴北京。那个冬天,他正在工地上干活,突然收到一封挂号信。原来,《中国现代诗》联合《诗探索》举行名家编辑讲座和改稿会,诗坛名人李瑛、牛汉、谢冕、杨匡汉等都会出席,来信邀请作者们参加。
       三天活动费用,需要自行缴纳550元,且不包括来回车费。对此,宋圣林还是果断决定参加,尽管这会花去他两个多月的工资。
       时隔30年,当年的名家名编们,大多已离开人世,但他们的悉心指导和谦逊随和,依然深深印刻在宋圣林脑海里。“现在看来,这趟‘追星之旅’,值!”
       对于诗歌的痴迷和狂热,家人表示理解支持。因为他也在努力干活,赚钱养家,左手仍有烟火,右手不忘“星火”。

       创作灵感来自真实生活
       宋圣林喜欢的诗人有很多,早年喜欢艾青、臧克家、顾城、舒婷等,现在喜欢张二棍、刘年、李不嫁等。写诗30年,宋圣林已经记不清写了多少首,粗略统计,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了300多首,其中包括著名杂志《扬子江诗刊》《星火》《青春》《诗歌月刊》等。
       宋圣林写的都是现代诗,语言平实质朴,但感情真挚动人,读起来耐人寻味、意犹未尽。他说,自己的灵感大多来自真实生活。
       2015年,父亲突然离世,操办完丧事后,沉浸于悲痛中的他,抬眼看到了偏屋后面的那棵柿子树。往年,当柿子挂满枝头,父亲便会摘下果实,去城里卖掉补贴家用,而现在柿子仍在,父亲却走了。
       一瞬间,“那么多的柿子还在树上等着”在宋圣林脑海中浮现。于是,他以此句为题,写了下一首诗。“那么多的柿子还在树上等着/它们出奇地安静/连路过的秋风也放慢了脚步/它们等呀等呀等/一天一天又一天过去了/还是没能等来我的父亲……”稿件投出去三天,便在《泰州晚报》发表,并且,之后多次作为典型,被点赞鉴赏。

       诗歌不老,点亮平凡人生一盏灯
       对于宋圣林来说,写诗不能养家糊口,也不能光宗耀祖,但是,却为他平凡的生活,点亮了一盏明灯。这束光,让他在尘世中多了一个念想,一份希望,一种力量。他说,这束光不足以照耀整个人生,但却不可或缺、无比值得珍惜。
       如今,宋圣林依然保持创作,大约一周两三首。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加入中国作协。这是他心中的“珠穆朗玛峰”,“虽然难攀登,可我会一直向着那座山进发。”
       宋圣林说:“写诗并没有什么秘诀,唯多读多练。”正如陆游所讲“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付出终将有回报,也许会迟到,但还是会到。
       (通讯员供图)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版权所有: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指导单位:江苏省新闻出版局 江苏省全民阅读办 主管单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
备案号:苏ICP备10080896号-8  地址:南京市洪武北路55号置地广场 邮编:210005 电话:025-84783597 传真:025-84783531 技术支持: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