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是《论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大约有一百多处。君子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更是一个哲学和伦理的范畴,寄托着孔子太多的人生理想,展示了孔子的理想人格。6月2日,吴江图书馆《垂虹讲坛》特邀国学研究专家王秦丰教授作主题为“《论语》与君子”专题讲座。讲座吸引众多党员、青年团员、吴江读者等160多人前来倾听。 王秦丰,笔名夏海,主要研究领域为国学与儒家、道家的经典诠释,近年来出版了多部著作,主要有《论语与人生》、《品读国学经典》、《老子与哲学》、《国学要义》。在孔子看来,人生包括对内追求和对外追求两个方面,对内追求是自我修身、完善人格;对外追求是积极入世、建立事功,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内圣外王”的信仰。什么是君子?王秦丰教授阐述道,君子是人生自我完善和外在事功的有机统一体,是超越现实人生的应然人生,是人生的价值取向、奋斗目标和行为规范。概言之,君子是孔子关于人生的“理想型态”。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王教授说道,《论语》关于君子的思考和论述,不仅是从概念来定义的,也不仅是从概念引申来判断的,而且还从君子与小人的比较中加以丰富和完善。《论语》把小人置于君子的对立面,在矛盾对立中进一步分辨君子与小人各自内在的价值构成,明显表现出既赞美君子又厌恶小人,给人以很大的反差感。《论语》从“心胸”、“义与利”以及“和与同”三个方面比较了君子与小人的差别,从而提供了人生参照。怎样成为君子?王教授阐述道,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洞悉了人性的差异、人格修养的不同层次,为我们指出了怎样成为君子的具体途径。捧读《论语》,仍然感到对于完善我们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学习借鉴指导意义。《论语》认为,君子要好学、崇仁、遵礼、守信、慎言。王秦丰教授深厚的学养与儒雅的谈吐给在场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千百年来,君子这一理念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君子的理念仍然具有合理性、适用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仍然值得“高山仰止,景行行之”。吴江图书馆举办此类讲座,旨在为当代社会人的生存和处世提供借鉴和学习。从《论语》的处世之道中得到启示,保持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状态,处理好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