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媒体报道称广州自助图书馆太少,应该加大建设。不过,其实自助图书馆从诞生日起,就一直争议不断。三大弊端只要一说自助图书馆必提——藏书量少、新书更新慢、借书的人不多,简直是原罪。 所以,当年天河区雄心勃勃购买的13台自助图书馆,才用了3年,也是由于同样的“原罪”而撤掉。广州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算了一笔账,认为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不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首先是投入很高,一台自助借还书机成本在十几万,还要建网络,后期维护成本月均也要几千元。其次,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一般都只能放书籍400册左右,服务效益不是很好。为此,他们提出了依靠社会力量共建图书馆。 也就是说,其实我们真正少的是借助社会力量建设的图书馆。更准确地说,缺的是建在社区的第二起居室图书馆。事实究竟如何呢?广州的公共图书馆一般是三级体系,即市-区-街镇,包括各种区馆在内,截至2016年底,广州市各类公共图书馆有122家,其中广州图书馆分馆有15家(其中万科都市华庭、儿童公园、雅居乐富春山居等这3家是社会力量共建的)。 乍一看,我们的公共图书馆好像还不算少,已经有100多家,而实际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远。像美国旧金山,每2 .9万人拥有一个图书馆。而广州差不多是每11万人才拥有一个图书馆。 当然,欧美国家的社区图书馆建设起步较早,中国还是“初哥”。广州也是学欧美的体系。美国公共图书馆建设主体一般是州政府,在州内按照法律的规定一般有一个或几个总馆,总馆下设若干分馆。所以,社区图书馆的实质是城市中大型图书馆/总馆的分馆。现在,广州图书馆也是这样干的。“中心馆+总分馆”为基本格局,广州图书馆新馆为中心馆,各区图书馆是总分馆。 大致模样倒是学了,但真正像广州图书馆有这样空间环境和馆藏俱佳的公共图书馆其实不多。 在美国,社区图书馆不是光看书的,也是休闲娱乐的场所,是一个社区的教育中心、资讯中心、文化中心,并保存所在社区的历史和传统,以满足所在社区、民众及政府对社区图书馆的需求和期望。广图是达到这个要求了,但大多分馆还有差距。 为此,我们量是在直追,但质根本还达不到。荷兰鹿特丹市立图书馆馆长舒茨曾说:“公共图书馆是市民的第二起居室。”也就是说现有的馆大多只起了一个借还书的功能,根本无法用做第二起居室,与自助图书馆无异。但值得庆幸的是,最近社会力量共建的万科都市华庭、儿童公园、雅居乐富春山居三家,硬件好,有休闲场所,有讲座开,接近了发达国家的社区图书馆的要求。而像这么好的社会共建社区图书馆两年才建了三个,实在是太少。 显然,广州的社区图书馆也是想朝着第二起居室的方向,也即广图方家忠馆长提出的“图书馆应是第三空间”方向发展。我曾经感受过万科都市华庭图书馆,其布置得像休闲会所,也不时有讲座分享。而真正让广州图书馆更愿意投社区图书馆的最大驱动力,大约是可以用几万元撬动上百万元投资,还不用后期维护。万科投了上百万元打造都市华庭图书馆,广州图书馆只需要投入书籍和借还书设备,图书馆员也是由万科提供。如果在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广图肯定更乐意把建设社会共建社区图书馆当作方向。 当然,我也很喜欢自助图书馆,主要用来还书,就是跑到广州图书馆借书,然后再在社区里面还。在图书馆的盲区里,自助图书馆显然是公共图书馆非常有益的补充。但是,不可否认,像发达国家一样,社区多建第二起居室图书馆才是公共图书馆真正的方向。我们想要的不是冷冰冰的只能还书的机器,而是可以休闲分享的起居室。如果大型社区都有一个可以集教育中心、资讯中心、文化中心于一体的社区图书馆,那就相当于有了一个交流学习、会老友的活动平台,而这样的平台还是太少。希望每个开发商或是社会团体都能像万科或是雅居乐一样,给社区多资助一个“第二起居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