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新近出版了许嘉璐先生《中华文化的前途和使命》,此书在三个方面有明显的建树:一是对中华文化作了提纲挈领的整体梳理,二是对跨文化交际作了拓展性的探索,三是对当下世界的格局作了前瞻性的研判。 在第一方面,本书有两讲专门梳理中华文化源流,有两讲专讲儒学,包括儒学经典的介绍和儒学思想的剖析,有一讲专论禅宗,另有一讲是谈训诂学。这六讲可以视为对中华文化本体的描述。以这样一本小书中几讲的篇幅而试图勾勒中华文化大貌,如何撮其精要,无疑既需对描述对象的全面掌握,更需明确所述内容的本质要害,同时还要有清晰易于把握的表述流程。例如第二讲、第三讲谈“中华文化源流”,分为自然—人群—文化,家庭—家族—国家,宗教—礼制—礼俗,封建—郡县,庶士—世族—士臣,百家—儒学、道学—理学六个方面进行讲解。这样的表述,与梁启超、钱穆等对中华文化发展进程的思考与表述颇有不同,时有新见。比如许先生认为,中华民族祖先生存发展得益的不是黄河,而是黄河的支流;天、地、君、亲、师的顺序在实际生活中是倒置的,师是文化传承之亲,亲与师构成社会网络即国家的主干;中国的文官制度有特殊价值,古代的士集中了中华文化的“德”,文官通过教化百姓实现着文化传播的功能等等。 对中华文化本体个案儒学、训诂学、禅宗进行剖析的四讲,书中放在“文化的多元和中华文化特质”、“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两讲之后,这样的安排提醒读者:这些个案的剖析并非单纯的介绍,而是在整个人类文化背景下的思考,是着眼中华文化的前途使命来看其本体特征。在跨文化交际的探索方面,书中既有以此命名的第五讲“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更有全书一以贯之的始终着眼文化对比。 作为前言的“世界格局巨变与中华文化担当”,许先生谈到当今世界正在甚至已经发生了巨变,要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二次“文艺复兴”,所有民族要共担重任,中华文化应当充满自信地贡献力量。朱小健/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