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别人的眼光去获得“自知之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另一个重要历史使命,因为如果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去透过强烈的反差反观自身,中华文明就找不到进入其现代形态的入口。本着这样的目的,我们精选出海外中国学的精品力作,以引领新一波“拿来主义”的浪潮。 系列介绍: 海外学者研究中国之名著力作的精选总汇,同步反映海外中国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借别人的眼光去获得“自知之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另一个重要历史使命,因为如果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去透过强烈的反差反观自身,中华文明就找不到进入其现代形态的入口。本着这样的目的,我们精选出海外中国学的精品力作,以引领新一波“拿来主义”的浪潮。 主编的话: 中国曾经遗忘过世界,但世界却并未因此而遗忘中国。令人嗟讶的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就在中国越来越闭锁的同时,世界各国的中国研究却得到了越来越富于成果的发展。而到了中国门户重开的今天,这种发展就把国内学界逼到了如此的窘境:我们不仅必须放眼海外去认识世界,还必须放眼海外来重新认识中国;不仅必须向国内读者迻译海外的西学,还必须向他们系统地介绍海外的中学。 这个系列不可避免地会加深我们150年以来一直怀有的危机感和失落感,因为单是它的学术水准也足以提醒我们,中国文明在现时代所面对的绝不再是某个粗蛮不文的、很快就将被自己同化的、马背上的战胜者,而是一个高度发展了的、必将对自己的根本价值取向大大触动的文明。可正因为这样,借别人的眼光去获得自知之明,又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历史使命,因为只要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去透过强烈的反差反观自身,中华文明就找不到进入其现代形态的入口。 当然,既是本着这样的目的,我们就不能只从各家学说中筛选那些我们可以或者乐于接受的东西,否则我们的“筛子”本身就可能使读者失去选择、挑剔和批判的广阔天地。我们的译介毕竟还只是初步的尝试,而我们所努力去做的,毕竟也只是和读者一起去反复思索这些奉献给大家的东西。(刘东) 名师点评: 印象中,江苏人民出版社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已经出了20余年,数量大概也达百余种,在学界已经成为一个公认的品牌。特别是在高校文科师生中,这套丛书一直备受关注和赞扬,不少著作成了必备的教学参考用书。我本人也是这套丛书的忠实读者,还为主编刘东教授推荐过相关书目和译者,算是有点因缘。近年来,多次赴海外访学,耳闻目睹海外中国学的情况,愈感到这套丛书的立意之佳;而能坚持20年出版不辍,反映了出版社的见识与勇气。 由于交流的障碍及其他原因,国人对海外中国学的情况长期不甚了了。或谓西方人连汉语都读不懂,哪来的研究;或谓文化的差异,注定了海外中国学只是一种“隔靴搔痒”。如此等等,时所耳闻。但从“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所选的书目中就可以看出,其实海外中国学是一个相当精彩的领域,它所反映出来的水平,特别是其视角和研究方法等等,足以让我们这些本土研究者惊讶,也说明那种盲目自大其实是多么可怕。以此而言,这套丛书对于开拓中国学者胸次,提高中国学术的水平,无疑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龚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