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常州天宁区关工委组织53名“五老”志愿者(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在乡镇街道建立了39个“五老”工作室,内容涵盖四点钟课堂、书画培训、法治教育、心理咨询等。两年来,53位老人以工作室为家,利用寒暑假、节假日辅导中小学生人数已达4800余名,社会效果显著。 腾出场地 打造阵地 为建好“五老”工作室,常州天宁区各社区和村委不惜腾出办公场所成立“五老”工作室,为青少年开展校外辅导提供场地。 茶山街道丽华二村为发挥退休居民恽子昌爱好书法的特长,主动腾出30余平方米的社区会议室,成立恽子昌书法工作室。工作室成立后,恽子昌利用周日上午开课,辅导在校中小学生学写字、练书法。8年多来,他先后辅导了160余名青少年。 兰陵街道工人新村一社区组织懂法律的谢雪芳、擅长手工的许凤英等“五老”志愿者,在社区分别成立夏云秀四点钟课堂、谢雪芳法治教育、何听秀心理咨询、许凤英虎头鞋制作和郭之欣书画培训等5个“五老”工作室,常年开展青少年剪纸、课外辅导、法律宣讲和思想道德教育等系列活动,使在校生形成早上进校门、放学进“五老”工作室、晚上愉快进家门的教育网络。 因人施教 细化辅导 在实践中,为照顾户籍青少年与流动人口子女共享校外教育资源,不少“五老”工作室对青少年以年龄层次分班分类组织培训。郑陆镇丰北村“五老”工作室负责人、高级农艺师周人兴结合孩子的年龄,把书法班上的幼儿分为第一组,读小学的孩子分为第二组,上中学的学生分为第三组。采取因人施教的方式,教导幼儿怎样握笔,怎样下笔,辅导小学生学写笔画、笔顺、偏旁、部首,指导中学生临帖楷书、隶书。 同时,为了让更多青少年能接受校外辅导,天宁区“五老”工作室95%的课程都是免费的,仅有个别民间艺人创办的课程收取少许纸张、笔墨等工本费。郑陆镇宁河村老艺人徐坚刚多才多艺,不但懂书法绘画、会唱越剧、黄梅戏,还有一手刺绣技艺。该镇关工委发挥他的专长,邀他辅导村里青少年学书法、学绘画,还请他教孩子学唱戏、学刺绣。近3年来,参加徐坚刚工作室书画、戏曲和刺绣培训的中小学生已经多达上百人。 量身定做 深入关爱 “五老”工作室也为不少问题青少年量身定制课程,帮助他们浪子回头、重返社会。 几年前,兰陵街道工人新村第二社区青年周某因参与吸食毒品被警方强制戒毒3个月。释放回家后,经司法、公安、关工委和社区共同商议,社区组织虞云龙等“五老”志愿者成立“新枝”工作室,对周某进行长期帮教。司法、公安和关工委经常和“五老”志愿者一起出主意,还把《改变人生的十二种能力》、《靠自己去表现》等书送给周某,教育他要好好学习,重新做人。经过虞云龙等人的结对帮教,周某表现较好,不久就找到了工作,2017年还结婚成家,一家4口生活美满幸福。 打造品牌 增强功能 “五老工作室”坚持“特、专、优”为方针,努力打造特色品牌,使校外教育有亮点、有专长、有吸引力,促进校外教育活动有劲头、“五老”辅导有奔头、学生有兴趣。 兰陵街道乾盛兰庭社区组织84岁的欧阳珍珍、70岁的马宏亮、69岁的李志钢等15名“五老”志愿者,成立夕阳红老年工作室,带领青少年专门为老年人做好事、搞服务,尤其重点关注空巢、独居老人。 雕庄街道朝阳村委在8个自然村、工业园和万都集团建立30个读书学习点,每个读书学习点摆放一份《常州日报》和千余册文化、科技、教育类书籍,全村形成了百米读书圈。关工委组织原村委妇联主席许惠娟等成立“五老”工作室,负责百米读书圈青少年学习辅导工作,让村里的青少年从书籍报刊中汲取更多知识。(常州日报 童华岗 王阮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