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江苏在线

搜索
热搜: 活动
微信
qq
weixin
书香江苏在线 首页 书香资源 理论研究 阅读 我们一起攀高的天梯——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访谈

阅读 我们一起攀高的天梯——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访谈

2018-3-5| 发布者: zhaowei| 查看: 4021| 评论: 0|来自: 中国作家网

摘要: 朱永新: 管理学博士,教授。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顾问。十、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摄/本报记者 田福良提起阅读,不能不提 ...

朱永新: 管理学博士,教授。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顾问。十、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摄/本报记者 田福良

提起阅读,不能不提的人便是朱永新。他的一句“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戳中了这个时代的问题,也激活了人们的思考与共识。

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读书人,无论是工作繁忙,还是出差在外,每天早晨5∶30开始的阅读写作,每段旅途中必须携带阅读的各种书籍,每天在微博上推荐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都是雷打不动的。

他是“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的十六年期间,先后提出了建立国家阅读节、把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加快全民阅读立法工作等一系列提案与建议,为推进全民阅读鼓与呼。

他是新教育的积极探索者,把“营造书香校园”作为十大行动之首,用书香校园建设推进书香社会的建设。组织力量研编了《中国人基础阅读书目》,专门成立了新阅读研究所,发起领读者联盟,召开全国领读者大会。

他是全民阅读的“呼”者,更是“行”者。

3月3日早晨5点半,天还未大亮,朱永新却已洗漱完毕,端着一杯热茶坐到了“滴石斋”的书桌前。“滴石斋”是十几年前朱永新为自己的书房取的名字,勉励自己注重日常的点滴积累之意。翻开《杜威教育文集》第三卷,书香与茶香四溢。

费尔巴哈曾经说过:人是他自己食物的产物。无疑,这不仅仅是就身体而言的,人的精神更是如此,而精神的营养主要就是通过阅读实现的,我们的精神高度与阅读的高度密切相关。朱永新清晰地知道阅读对于一个人成长的价值,更懂得推动全民真正喜爱阅读,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意义。

“一个国家的强大得益于每一个人的强大,一个民族的兴盛得益于每一个人的成长。人才的竞争,是21世纪发展的保障。阅读,则是提升全民素质、进行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路径。”在今年提交的《关于建立国家阅读节,深化全民阅读的提案》中,朱永新这样写道。

再一次在全国两会上为全民阅读鼓呼,朱永新怀着激情、循着理想行走在阅读推广的道路上。朱永新相信,时光从不辜负任何真诚的努力。

于个体,阅读是一种弥补差距的向上之力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而阅读能够唤醒这种潜在着的美好与神奇。

■人类精神的阶梯就是随着生生不息地阅读而不断延伸的。

■阅读不一定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一定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厚度和高度。

记者:看您的微博,上面的内容总是和阅读相关。无论是每天推荐的一本值得一读的书,还是以“与大师对话”形式出现的读书笔记,都能看出您每天的阅读量巨大。您的读书习惯是怎样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阅读有了激情?

朱永新:每天清晨,是城市最安静的时候,也是我阅读和写作的固定时间,在5点到8点左右的这段时间里,我会安静下来,慢下来,慢读,细品,静思。文字是慢的历史,优美深邃的文字能够让我们的灵魂安静。无论是创造和欣赏,都需要慢的功夫。

如果没有工作方面的安排或者少量的应酬,每天晚上8点到11点左右也是我的阅读时间。我总觉得,以书为伴,是一种享受。书籍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建立起一个属于你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你就是国王。离群索居不觉得孤独无助,闲暇生活也不觉得无聊发慌,幽静的日子永远灿烂,嘈杂的环境照样安宁。

要说是什么时候开始对阅读有了激情,我想是在我小的时候就已经与书结缘。小时候,我们全家住在招待所里,因为我母亲在招待所工作。那时,很多住店的客人会带着书,我就请求他们借给我看,但是这些客人大多都是第二天就要走了,所以我拿到书以后,往往是一个晚上就把书看完,第二天再把书还给人家。在那样一个年代,能够找到几本书去读,也是一个很大的惊喜,或者说很大的享受。从那时起,我就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养成了阅读的习惯,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今天。

记者:您刚才几次谈到了“慢”,但实际上,现在是崇尚快节奏的时代,很多人没有大块的时间来读书写作,手机阅读可以随时随地,您觉得阅读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会不会是一个趋势?

朱永新:我觉得数字化的阅读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传统的纸质媒体的阅读也不能轻易放弃。为什么?倒不是简单地为了守住这样一个传统。数字化的阅读,对于快速地获取信息是有价值的。但要真正地研究一个问题,深度思考问题,可能还是要回到传统阅读上去。少儿阅读,也要尽可能多偏向纸质媒体,尤其是班级共读、亲子共读、师生共读,用传统的阅读方式很有必要。

记者:您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把阅读提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来评价,可不可以阐述一下您对阅读与个体发展关系的理解。

朱永新:阅读是一种生命本体的互相映照。没有阅读就难有个体心灵的成长,难有个体精神的完整发育。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而阅读能够唤醒其中潜在着的美好与神奇。

人类伟大的智慧和思想往往深藏在那些伟大的经典书籍之中。阅读对于生命唤醒的独特价值在于:生命独自面对另外一种精神与情感的情境时,书籍架设起了人类灵魂交流的场域,使阅读和人精神的汇通变得可能,从而充盈了个体生命更多的意义,让人不断实践高尚的人生价值。这种读者与作者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互相映照反复出现,也就意味着自我教育的不断实施。

人类的历史有很多的精神丰碑,要达到或者超越那些精神高峰,阅读和思考是唯一的途径。人类精神的阶梯就是随着生生不息地阅读而不断延伸的。阅读不一定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一定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厚度和高度。

于民族,阅读开启了我们共同的精神密码

■每个人的阅读生活造就了每个人的精神高度,而每个人精神高度又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精神高度,整个国家的精神高度,从而影响到我们的竞争力。

■不爱读书的人,书本对他们有冰冷的疏离感,共读让这些人找到了阅读的温度,渐渐喜欢上阅读,从而养成阅读习惯,甚至成为他们的重要生活方式,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记者:在很多人看来,阅读是个体行为,您为什么要十几年来一直坚持推广全民阅读?

朱永新:阅读本身作为一件很私人化的事情,充满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确定性。但将阅读看作仅仅是个体的行为,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每个人的阅读生活造就了每个人的精神高度,而每个人的精神高度又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精神高度,整个国家的精神高度,从而影响到我们的竞争力。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人口数量,而是取决于他的阅读能力。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创造力贫乏的民族,一个创造力贫乏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所以我们看世界上那些最优秀的民族、那些最伟大的国家,都是把阅读作为一个基础工程,都是把阅读作为一个民族最重要的事情来推进的。很多国家的领导人,如总统、总理、总统夫人等,都是作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阅读推广人的形象来出现的。这是一个决定了我们的灵魂能够走多远,决定了我们的精神能有多高远的一个重要的事情。

记者:除了推广全民阅读,近些年您也一直关注共同阅读,共同阅读的意义在哪里?

朱永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自己的共同价值、共同愿景、共同语言密码。如果我们的社会缺乏共同的语言,又怎么可能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道德标准和共同的价值观呢?那么作为一个民族共同的精神密码,共同的语言从哪里来?从我们的历史中来,从我们对于世界文明包括中国经典的共同阅读中来。共同的阅读,是能够形成我们这个民族共同语言和共同精神密码的关键,是形成我们这个民族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

心理学有许多关于“共作效应”的著名实验,证明大家一起做同样的事情,当事人的作业绩效会有所提高。如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让40个儿童尽量快速地摇动转轴绕线,一组是两两结伴绕线,一组是个人单独绕线,结果发现前者的效率明显好于后者。在教育中,共同阅读的社会促进也是非常明显的。不爱读书的人,书本对他们有冰冷的疏离感,共读让这些人找到了阅读的温度,渐渐喜欢上阅读,从而养成阅读习惯,甚至成为他们的重要生活方式,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记者:我们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让人们重视阅读、开始阅读并共同阅读,但读什么呢?不同的人群阅读的书目也应该是有所区别的吧?

朱永新:没错,对于社会上大部分的人来说,阅读书目就像地图对于旅行者一样重要。基本书目推荐是重建民族共同核心价值和文化认同、提高全民阅读水平的一项基础性文化工作,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利国利民、功在未来的战略性基础工程。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做推荐书目的研制工作。

早在上世纪末,我在苏州大学就组织教授和全国知名学者进行了中小学生和教师阅读书目的研究和推广,曾陆续出版过《新世纪教育文库》,成为许多中小学开展阅读的重要参考书目。2006年起,我和我的团队研制了“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的童书书包,受到老师、父母、孩子们的普遍欢迎。2011年4月开始,我们陆续发布了“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中国幼儿基础阅读书目”“中国中学生基础阅读书目”“中国企业家基础阅读书目”“中国中小学教师基础阅读书目”“中国父母基础阅读书目”等书目,大学生和公务员基础阅读书目也即将推出。在研制书目过程中,我们非常强调阅读中蕴含的民族文化根本精神和人类的基本价值。

始终如一,为全民阅读鼓与呼

■我们欣慰地看到,阅读的理念已经被更多的人接受,全民阅读的氛围越来越浓厚,阅读率连续下降的趋势也得到遏制。

■这些年来,我一直认真努力地践行“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的职责,从未懈怠。这些年来,国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阅读,让我们振奋。

记者:我们知道,您无论是担任全国政协常委还是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从未放弃过对阅读的呼吁,也从未放弃对阅读的研究、实践与推广。能否简单回顾下您一路走来为全民阅读做过的那些事?

朱永新:从1993年,我担任苏州大学教务长开始,就采用推荐书目等方式,在全校推动阅读。当时还推出了一个本科四年读20本世界名著,考试合格者才毕业的制度。

从1995年开始,我就组织苏州大学的教授和全国的知名学者进行中小学生和教师阅读书目的研究与推广工作,邀请于光远、李政道、张中行、钱仲联等国内著名院士、学者近四十人担任顾问。

2002年,新教育实验在苏州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正式起航。这个实验一开始就推出了“六大行动”,位于六大行动之首的是:营造书香校园。我对我的新教育同仁说,即使新教育其他事情什么都没有做,能够真正地把阅读做好,能够通过学校的阅读来撬动中国全社会的阅读,它的贡献也就非常了不起了。

2003年,我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在这一年的两会上,我正式提出了建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同时,提出了新教育关于阅读的几个主要主张——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真正的精神家园。

2011年11月,新教育亲子共读中心在北京成立,后更名为新父母研究所。以推广亲子共读为主要任务的新父母研究所先后在全国30多个城市建立了“萤火虫工作站”,直接汇聚着近3万名父母。以“点亮自己,照亮他人”为宗旨的萤火虫精神,帮助数万父母、孩子点亮了阅读的心灯。

2012年,中央电视台举行全国十大读书少年评选,海选产生的30个候选人中新教育的孩子17名,最后获奖的十大少年中,新教育的孩子有6名。阅读,让这些孩子的生命变得美好,孩子,将让我们的世界变得美好!来自新疆的初中生赛普丁说:“朱老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我要说,我的阅读史就是改变我自己的家族和民族的历史!”

2016年9月28日,新阅读研究所在国家图书馆举行了首届“领读者大会”,成立了由全国阅读推广机构和推广人组成的“领读者联盟”,用民间的方式进一步推进全民阅读。

2017年3月,我担任主编的《新阅读译丛》首批图书《造就美国人》等正式出版,这套文库计划陆续引进国外阅读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优秀著作,为国内全民阅读提供借鉴。

从2003年两会开始,一直到今年,我连续十六年在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呼吁建立“国家阅读节”,把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建立国家阅读基金,成立国家阅读推广委员会,加强社区图书馆建设,把农家书屋建在村小,给实体书店免税,国家领导人带头做阅读的模范,打击盗版,繁荣网络文学,规范中小学图书馆图书采购招标……几十个关于阅读的提案建议,记录着我这些年为阅读的鼓与呼。

记者:这十六年,全民阅读在推进过程中,有了哪些发展和改变?

朱永新:十六年过去了,虽然国家阅读节的提案没有成为现实,但我并不孤单,就拿全国政协委员来说,十二届的邬书林、聂震宁、赵丽宏等委员,以及王安忆、张抗抗等委员,一直与我一起呼吁全民阅读,推动建立国家阅读节。我与新教育同仁、与诸多阅读推广的行动者们一起欣慰地看到,阅读的理念已经被更多的人接受,全民阅读的氛围越来越浓厚,阅读率连续下降的趋势也得到遏制。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400多个城市设立了城市读书节,如苏州、深圳等地的读书节已经发展成为城市的重要文化活动。许多城市和学校也像我们所提议的那样,把每年的9月28日孔子诞辰日作为自己的阅读节、阅读日。《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出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也表明,一系列重大举措正在推动着全民阅读向纵深发展。

而在新教育学校,书香校园已经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比如湖北随县于2011年成为新教育实验区,以书香校园建设为抓手一直推进,教育质量逐步在随州市崭露头角并步入前列:中考文化课总分优秀率和平均分,全市排名前10位的学校,随县均占据8所;排名前20位的学校,随县均占据16所,全县23所初中全部进入排名前30位。比如安徽霍邱新教育实验区,通过新教育实验,通过书香校园建设,外出读书的孩子纷纷回到了家乡。类似这样的新教育实验区域、学校、个人的阅读故事和取得的成绩,还有很多很多。

这些年来,我一直认真努力地践行“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的职责,从未懈怠。这些年来,国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阅读,让我们振奋。

法律护航,中国应该拥有自己的阅读节

■拥有了属于自己国家的阅读节,对国人心理上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国家开始重视全民阅读。这是一种唤醒的力量,唤醒麻木的灵魂;也是一种催生的力量,催生蛰伏的智慧;更是一种支撑的力量,支撑不倒的信仰。

■法律是“硬文化”,文化是“软法律”。为阅读立法为“硬”,为阅读设节为“软”。“软”“硬”兼施,互相助力,才能够从多角度、多侧面,强化公众对阅读的认可,在全社会营造更好的阅读氛围。

记者:您在今年的两会提案中,又重提了建立国家阅读节,把全民阅读提升为国家战略的建议,您觉得设立阅读节对我们普通的民众来说有什么意义吗?

朱永新:阅读是一个民族涵养精神元气的根本所在,而拥有了属于自己国家的阅读节,对国人心理上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国家开始重视全民阅读。这是一种唤醒的力量,唤醒麻木的灵魂;也是一种催生的力量,催生蛰伏的智慧;更是一种支撑的力量,支撑不倒的信仰。

节日的本质就是对应平常的日子,把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部分提升为一种仪式。国家阅读节是一种最简便有效地扩大对阅读的宣传、加强影响力、提高重要性的最好做法。就像两会是中国人的政治春节一样,国家阅读节也应该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春节,让增强文化自信和阅读推广工作相辅相成。

记者:我们了解到您除了推进设立阅读节之外,其实也在继续推进阅读立法。为什么我们要用法治的力量保障阅读,这是从哪方面考虑?

朱永新: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这样一个方略。我觉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法可依,阅读也不例外。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推动全民阅读视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手段之一,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以政府立法形式推进全民阅读,如美国的《卓越阅读法》,日本的《关于推进儿童读书活动的法律》,韩国的《读书文化振兴法》等。关于多少人必须拥有一座图书馆,很多国家也是立法来规定的。但在中国,在北京,我们知道像首图也好,北图也好,一到周末,挤得非常厉害,很多社区没有图书馆。我们要建设大量的文化中心,大量的图书中心、阅读中心,或者说社区图书馆。这个东西靠什么,靠呼吁是没有用的,必须立法。政府需要提供良好的阅读条件,给全民阅读提供一个支撑。立法很大意义上是规范政府在全民阅读中的作用、地位和责任。

法律是“硬文化”,文化是“软法律”。为阅读立法为“硬”,为阅读设节为“软”。“软”“硬”兼施,互相助力,才能够从多角度、多侧面,强化公众对阅读的认可,在全社会营造更好的阅读氛围。

阅读的意义在于,它在超越世俗生活的层面上,搭建起精神生活的世界。在大地上生活的人类,若只是为生存奔波,而不能时时仰望精神的星空,灵魂就会被尘埃遮蔽。

希望有那么一天,我们在飞机上,在火车站,在许多公共场合,也能够看到我们的国人静静地拿着一本书在阅读,看到阅读成为中国的一道普通而美丽的风景线。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版权所有: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指导单位:江苏省新闻出版局 江苏省全民阅读办 主管单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
备案号:苏ICP备10080896号-8  地址:南京市洪武北路55号置地广场 邮编:210005 电话:025-84783597 传真:025-84783531 技术支持: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