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下午,“致敬科学大师”阅读分享会在南京大学举行。本次分享会由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南京大学联合主办,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仲鲁主持。 分享会现场 (佘治骏 摄影) 微纪录片《追梦身影·西迁往事之长歌向西》为分享会拉开序幕,视频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交通大学迁至西安,交大师生投身祖国西部建设的历史。西安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潘季是西迁队伍中的一员,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临行的豪言壮语、校园泥泞的道路、简陋的教室依旧历历在目。他说,幸福是奋斗得来的,青年人要继承发扬爱国、奉献、敬业、奋斗的西迁精神,为祖国发展、西部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科学家精神,“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等项目以不同的方式书写着科学家的故事。南京大学教授王运来长期从事科学家传记写作,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岩石学专家、南京大学教授王德滋撰写传记,王德滋院士对地质科学研究、对南京大学、对南京和家乡泰兴以及对夫人的终生不渝令他深受感动。王运来教授希望读者能够通过传记与长者交流,获得新的知识和力量。 中国地质大学话剧《大地之光》展现了以李四光先生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鞠躬尽瘁的崇高品格。剧中人物楚芸的第四代扮演者党梓赫说,在参演过程中,她深刻体会到老一辈科学工作者的奉献和担当,以及对科学求真求实的态度。中国地质大学党委副书记王林清指出,我们可以采取更加多样、鲜活、接地气的方式传承科学家精神,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在访谈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有炓、中国工程院院士贲德、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剑春分享了各自的学术经历和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郑有炓院士介绍了半导体领域的相关研究,告诉同学们发明就在我们的脚下,要培养创新精神必须树立报效祖国的信念、把握机遇、发挥团队精神。贲德院士讲述了中国雷达技术的发展历史,以“爱国、诚恳、勤劳、简朴、敬业”寄语青年学子。蒋剑春院士介绍了开发生物质能源对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勉励同学们从事科研工作要耐得住寂寞,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尽全力发挥自己的作用。三位院士还与现场观众就科学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前沿发展等话题展开讨论。 活动当天上午,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延豪,江苏省科协党组书记孙春雷一行在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明生和团委负责同志的陪同下看望了王德滋院士,询问了他的身体和生活近况、科研进展,以及对科协组织工作的意见建议。王德滋院士表示,科技工作者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保持科研自信,全身心投入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中去。(新闻中心 高雅 万书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