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经济产业特点提供信息服务,发挥“科教兴农、信息富农”作用 提供具有区域、民族特色的文化信息服务,满足农民对乡土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需求和偏好 针对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提供个性化的文化信息服务 本报讯 (记者李婧璇 赵新乐)“农家书屋走信息化服务发展道路,充分满足农民群众文化信息需求,是未来农家书屋生存和发展的方向。”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图书馆《新世纪图书馆》常务副主编刘忠斌带来了关于《农家书屋走信息化服务发展的建议》,提出了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提升管理人员素质、注重发展特色服务、构建信息安全保护机制、帮助农民提升信息素质等建议。 关于多元投入机制,刘忠斌进一步阐释道,一方面,在确保中央专项财政持续投入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安排,建立省、市、县、乡、村等联合投入机制,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和组织提高认识,为农家书屋信息化服务可持续发展联合出力。另一方面,政府应该构建引入各种社会力量的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各类图书馆、媒体、出版集团、其他企业、个人等各种社会力量采取捐助、援建等方式,对农家书屋信息化服务进行投入。 针对如何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刘忠斌认为,农家书屋主管部门一定要配备懂技术、会管理的图书情报专业人员,以科学、有效地指导农家书屋信息化服务各项工作;积极吸纳具有较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青年等作为农家书屋专职、兼职信息人员;充分发挥高校、公共图书馆的人才技术优势,采取系统培训、专题讲座等方式对农家书屋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培训。 如何发展特色服务?刘忠斌建议,农家书屋信息化服务应该切合农民的实际需求,按照“按需制单、百姓点单”的模式,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和内容,注重特色化、个性化。“其一,针对各地农村经济产业发展的特点,提供与当地产业结构相匹配的信息服务,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发挥农家书屋‘科教兴农、信息富农’的作用。其二,针对各地农村社会文化特点,提供具有区域、民族特色的文化信息服务,满足农民对乡土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需求和偏好,实现对地方和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其三,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生产经营类型的农民群体,提供个性化的文化信息服务,更好地为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外出务工人员等不同群体提供文化信息服务。” 对于构建信息安全保护机制,刘忠斌则认为,一方面,在农家书屋信息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利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设置严密的防火墙,建立自动监测系统。另一方面,通过严格规范信息采集、发布、使用的各项标准,实行信息服务平台实名身份认证机制,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安全风险评估机制等,从制度层面降低农家书屋信息安全风险。此外,普及信息安全知识,提高农民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农家书屋如何帮助农民提升信息素质?刘忠斌表示,一方面,通过各种媒体的大力宣传,使广大农民从身边的人和事真切感知、认同农家书屋信息化服务,唤醒农民主动接受信息化服务的意识。另一方面,农家书屋创造条件,利用政府相关部门、各类学校、企业等人才技术力量,采取定期培训与不定期培训等种类多样和形式灵活的培训方式,提升农民有效利用信息化服务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