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房”是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江苏省全民阅读办、新华日报社联合推出的全媒体阅读品牌,面向全省以党员干部为主的广大读者,倡导在书香中滋养心灵、提高修养,在阅读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经专家、学者、业内人士严格遴选,2018年第四季度“新华书房”10本好书、10本延伸书目新鲜出炉。10本好书分别是《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国时代》《海魂:两个人的哨所与一座小岛》《四十不惑: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验分享》《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国之路》《定力:中国社会变革的思想基础》《规模》《时间的压力》《海绵城市十讲》《生命3.0》,10本延伸书目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文化通识》等,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科学、历史人文、科普新知等丰富内容,展现精彩思想、集萃新版好书,与读者一道分享。 2018年第四季度“新华书房”书目 《四十不惑: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验分享》 作者/主编:蔡昉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5 本书以事实描述和经济学分析逻辑,简述中国过去的四十年里,成功的发展使人民生活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得到很大改善的历史,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成功推动高速经济增长,同时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作出判断,揭示面临的新挑战和新任务,提出从依靠人口红利向获得改革红利转变的思路,探讨了保持经济持续增长、跨越中等收入阶段、实现向高收入阶段过渡的路径。作者在书中采用经济学的规范分析方法,以改革发展逻辑为主线,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讲述中国经济奇迹,尝试用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丰富经济发展理论。 新华书房·第四季度 导读荐读 · 篇目介绍 本书作者:蔡昉 蔡昉,1956年生,经济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近年获得中国软科学奖、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和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等。专著《中国经济》《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超越人口红利》(获2013年中国出版政府奖)《读懂中国经济》(2017年度“中国好书”)等,主编《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等。 第一章 从而立到不惑 第一节 人均收入的翻番 第二节 世界减贫范例 第三节 中国特色“三农”政策 第四节 社会保护从无到有 第五节 不断提高的发展包容性 第二章 发展是硬道理 第一节 “风景这边独好” 第二节 “中国崩溃论” 第三节 高速增长的源泉 第四节 转向发展新理念 第五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三章 改革是根本动力 第一节 中国改革的逻辑 第二节 激励机制与治理模式 第三节 市场竞争环境 第四节 发展型政府 第四章 全球化与中国因素 第一节 全球化的含义 第二节 赶超与趋同 第三节 打破供给瓶颈 第四节 是“为人作嫁”吗? 第五节 大国效应 第六节 “雁阵”还是“巨龙” 第五章 发展阶段与转折点 第一节 经济发展阶段 第二节 中国经济转折点 第三节 认识宏观经济形势 第四节 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第五节 如何应对增长减速? 第六章 可持续增长引擎 第一节 从供给因素着眼 第二节 劳动生产率 第三节 资本深化 第四节 全要素生产率 第七章 超越人口红利 第一节 未来的就业挑战 第二节 教育可能过度吗? 第三节 应对未富先老 第八章 实现均衡发展 第一节 提高劳动参与率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本质 第三节 农业当自立 第九章 重新界定政府职能 第一节 打破政府悖论 第二节 拆除配置障碍 第三节 患寡,也患不均 第四节 社会保护不是负激励 第十章 拥抱伟大复兴 第一节 “李约瑟之谜” 第二节 两个“百年目标” 第三节 全面小康目标 第四节 现代化的含义 第五节 爬坡与攻关 导读荐读 · 各方解读 蔡昉说 本书作者 “正确的改革开放一定能解放生产力,相应增强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革开放是充分条件。”在蔡昉看来,这也是改革开放40年带来的启示。 蔡昉表示,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不可能永远保持原来的高速增长,但必须延缓经济增速下降速度,从而保证到2050年时平稳成为高收入国家。“让中国的经济增长减速慢一些,防止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只有靠改革。”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生产要素尚有一些潜力可挖,中国仍可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增加生产要素潜力。“要想挖掘这些生产要素的潜力,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改革。”蔡昉表示,“改革可以直接改善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提高生产率,最后能够提高增长速度。” 张卓元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四十不惑: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验分享》写得既通俗又深入,给人启发。”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卓元表示,四十年间,中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本书的中心线条是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GDP的提高作为一条红线,很有说服力。“无论是论述上、深刻程度上,这都是一本比较全面的经济学领域书籍,对当今中国发展作出客观的描述与阐释,使中国发展更具象呈现。” 张晓山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该书学理性较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始的,书中提到的中国经济渐进式的没有总体蓝图规划的起步与中国农村的改革进程是不谋而合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晓山指出,相较刚开始的农村改革,现在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乡村振兴战略都是在有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蓝图的前提下开始探索和实施的,因此更具前瞻性和科学性。但在落实政策和实践的过程中,也要特别注意因地制宜的问题,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偏差。 刘元春说: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四十不惑: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验分享》一书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但又保有深刻的学理性;全书严谨、规范,是在规范的经济实证研究方法、规范的逻辑、规范的框架和范式的基础上诠释中国改革开放;全书着重讲述中国经济当前的问题和未来面临的挑战,与一些就事论事谈中国经济的读物相比更具深度和实用性。 黄群慧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四十不惑: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验分享》一书把很多难处理的矛盾和问题处理得非常好。”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认为,全书有三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是进行了理论创新,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坚持了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正确处理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二是全书将学术理论研究和政策性理论研究相结合,在学理的角度上将两者统一;第三是书中的一些理论对当下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呼应,为学术研究提供了理性的方法论。 黄益平说: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该书开篇写到,“30年叫做一代,治理国家者施行仁政,解决民生问题,30年是一个可以初显实效的时间区段。以1978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改革起始,到2008年为30年,到2018年为40年,其间中国经历的巨大变化是几千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在世界经济史上也是罕见的。而在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的1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这种变化更显突出。”他特别指出:“我们这代人,是全新的一代,将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变革共同成长。” 导读荐读 · 全书纵览 子曰:“四十而不惑”,时至今日,改革开放也已进入第40个年头。在这期间,中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各领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改革发展逐步迈入新的历史阶段。《四十不惑 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验分享》一书正是这段时期中国变化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在这本书中,作者蔡昉采用经济学的规范分析方法,以改革开放为线索,用浅显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来讲述中国崛起历程,试图用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经济发展理论添砖加瓦。 全书分为十章,从谈中国40年翻天变化,到分析时代发展环境,落脚到政策建议的提出。作者以理论的视角,简洁明了地阐释了中国经济飞跃的历程和经验。而其中,作者利用其自身优势,尤其关注中国人口红利问题、扶贫问题、农业问题,在涉及民生方面给予热切的关注。全书采用经济学的视角,以事实数据为依据,结合专业理论(如比较优势理论、刘易斯转折点、李约瑟之谜等),生动描述过去四十年里,中国经济的成功发展和人民生活及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改善,并合理提出在新形势下中国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 “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在开篇,作者蔡昉就指出改革开放最突出的成就即表现为民生的普遍改善。不论是人均收入的提高,还是扶贫政策的推进,我们皆可感受到中国民生事业从持续改善到全面制度建设,再到质量提升的发展历程。从1978—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得以保持每年近9.9%的速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8.8%。此外,针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从1978年到2015年的37年时间里,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都以惊人的速度提高,剔除物价因素之后,农村和城镇居民的家庭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2%和7.3%。与此同时,农村人口比重从82%下降到44%,意味着整体收入水平的明显改善。而针对扶贫、“三农”、以及社会保障问题,党和国家从制度入手,因时制宜,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实现脱贫致富。 而在新时代下,如何进一步落实规划、把握民生问题的着力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作者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以2020年为节点,中国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从此需要依靠技术和制度创新,依靠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则需要进行艰巨的体制转型形成良好的发展机制。由此为人民生活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而针对人口红利、劳动工资和生产率的问题、农业发展和城市化等具体问题,作者采用大量的数据和图表,引用案例说明或对比,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清晰阐述问题的前提下细致分析,得出影响其发展的各项指标和途径,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为进一步推动民生事业发展助力。 除了民生问题外,作者同样对时代背景、政府职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无疑是全球化潮流的一个重要表现。正是在这一契机下,中国顺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利用由此获得的良好的贸易发展环境,将自身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产品;与此同时,中国从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开始,逐步实现了全面经济开放,承接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引进了外商直接投资,终究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被世人称作世界工厂。而为了更好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即经济自身无法自动、完美地调节以致经济危机和周期性扰动层出不穷和每个人、每个群体都无法从经济发展过程中均等获益,政府则需要担当责任,包括提供公共品、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节、以及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等,正确界定政府职能,有效发挥作用。 此外,我们还可以关注到,作者在交流分享的同时,也注意到中国一路走来所遭遇的困难和挫折,甚至是失败和教训;以及当前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如人口红利的消失、自主创新能力弱、中等收入陷阱等。党的十九大做出一个新的判断: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是未来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