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聆听刘江瑞摄 钱文忠在讲演刘江瑞摄 编者按 昨日下午,扬州讲坛进行了2018年度最后一讲。著名学者钱文忠“登坛”,带来主题为“略谈文明与教养”的讲座。 文明与教养关乎社会、公民的状态、人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钱文忠,现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师从我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先生。主要作品:《玄奘西游记》《钱文忠解读:弟子规》《戊子草——钱文忠文化随笔》等。曾登上央视《百家讲坛》。 本报对讲座进行录音整理,以飨读者。 感谢扬州的父老乡亲,我来这里很开心。2008年扬州讲坛开坛第二讲,我就来这里讲过。扬州讲坛常年每月请两位讲主,这是星云大师决定的。这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讲主最多的讲坛之一,坚持到今天,是一个奇迹。年底,收到这一邀请,我就定了这个题目。每年年底,大家都是忙着年终总结,我想实际上要讲的题目,是向扬州的长辈们、同学们,把自己最近十年的想法做一个总结和交代。 之前来到扬州讲坛的主力队伍是来自央视的《百家讲坛》。过去十年间,其实,我们参与了一次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百家讲坛》首播时间是中午12点40分,重播是晚上11点40分,不少人已经睡觉了,还有一次重播,是早上6点40分。这个时间是电视台“垃圾时间”,没有广告商愿意投放广告,所以开始央视用了最廉价的方式找几位老师,在摄像机前讲。但是,《百家讲坛》当年很火,在《百家讲坛》鼎盛时期,影响力仅次于《新闻联播》。《百家讲坛》在改革开放30年时,让传统文化重新回到百姓视野。如今10年过去了,我们也在反思,看看自己的想法有什么变化。 1 呼吁把经济成果 转化为社会文明成果 这十年里,我和同行们都在呼吁,把经济成果转化为社会的文明成果。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取得了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快速发展。上世纪80年代,我去西德留学,当时有三样东西没有见过:信用卡、超市、自动售货机,从来没有见过。如今,每个孩子都知道这些,现在连信用卡都不大使用了,都在手机支付。30年前,没有人想到会交通堵塞,没有人想到城市里会堵车,上海的街头都没有多少车。改革开放初期,有交通系统的领导去法国学习经验,在巴黎遇到交通拥堵,当时充满了羡慕,还说如果中国哪天也能交通堵塞,那有多好啊。 我们的财富有了巨大的增长,我们出去留学时,身上有50美元就很了不起了。现在出去留学的孩子们,动不动就超过5000美元。几十年的发展后,要高度警惕,就是付出的代价而导致的某种后果,要作好思想准备,要应付环境、文化、经济问题。我们当时注意到的是贫富差距,环境污染,东西部发展差异等,大家都在努力改变,比如治理环境,上海现在每年有300天能够看到蓝天白云,是空气质量比较好的。我们也在逐渐注意到,我们付出的代价没那么简单,这些代价实际上,其他国家都付出过。但是,中国除了这些,我们和其他国家相比,付出了特殊的代价,就是传统文化。这是我们的特殊经历。 如今,各位在身上很难找到属于中国传统的东西,牛仔裤、羽绒服、皮鞋……从语言上,我们现在讲的话,老祖宗会听不懂的。我们见到女孩子,会说小姐,古代的小姐是很尊贵的,林黛玉、薛宝钗才能被称为小姐,袭人、晴雯她们,再好看也不是小姐。但是现在对小姐的称呼,已经不太好了。中国人对于亲属的称谓比较复杂,一个“uncle”分很多人,叔叔、伯伯、姨父等。包括姨妈和姨,都有区别。姨妈是比妈妈岁数大的,姨是比妈妈岁数小的。中国过去秀才考试,要写上五代的名字,现代人知道父亲、祖父的名字,很少人会知道曾祖父的名字。 审美也会发生变化,什么时候男孩子开始化妆了?我们原来不认为这是美的,女孩子会化烟熏妆、泪滴妆,我觉得并不美。照理说,审美观很难改变,但是也在改变。 我们经历了翻天覆地,伦理和道德观在变化。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传统文化要弘扬,当然不是说传统文化都是好的,我们要弘扬其中的精华,但是把其中的好坏分清楚,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讲的是文化的指引,我们拥有共同的文化基因。我们现在不太懂礼仪,而中国是“礼仪之邦”。马路上有争斗,有打架,乘客还能去打司机。比如高铁占座,后来发现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 2 传统文化如同大坝 孝道是最核心的支撑 我们传统的孝道也在受到冲击。我们的文化如同大坝,能够抵御外来的冲击,大坝有重要的支柱,孝道是这座大坝的最核心的支撑,这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信仰。你问中国人,你讲孝道吗?没有一个中国人,会说自己不孝。孝,就是中国人的信仰。对于中国人判断人的好坏,孝顺是重要的标准。如果一个人脾气很坏,但是对父母很好,大家认为他还是可以的。 孝道,就是儿子孝敬父亲,儿子孝敬母亲。女儿孝敬父亲,女儿孝敬母亲。中国人的孝就是这么简单。古代人去世,孩子守孝,守孝27个月,这其实是母亲的哺乳期。女儿出嫁了,要孝敬公婆。其中,更核心的是儿子孝敬妈妈。中国人都明白,中国女性的地位不低,中国文化的核心支柱,是儿子必须孝敬母亲。如果儿子不孝敬母亲,那就是“猪狗不如”。在某种程度上,儿子孝敬母亲的程度,要比孝敬父亲更重要一些。儿子对母亲是不能回嘴的。在中国的传统故事中,有很多母亲的形象,有好的,也有不太好的,但是没有一个故事,是儿子杀害母亲的。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信念,是儿子对母亲的尊重孝道。我是无锡人,如果我在清朝,我应该能考上进士,我要去一个地方当官,我父亲要来看我,我不能使用官轿,不能开大门,不能停官厅,走的时候也一样,这叫“软进软出”。如果母亲来了,必须使用全套仪仗,跪迎母亲,开大门,进官厅,着官服,下跪磕头,这叫“硬进硬出”。“母以子贵”是对女性的尊重,这里面有一种温情的存在,这就是中国传统。 可是在这几年,居然出现了儿子向母亲动刀的新闻。传统文化没有表面那么繁荣,我们应该很严肃地看这个问题。 3 出生在这样的好年代 我们享受得太多了 前段时间流行“国学热”,我认为“热”是表象,背后有一种苍凉。今天的年代,有子孙居然刀刺母亲,有这样的现象出现,多热都没有用。 出现了这种情况怎么办?中国有着独生子女的特殊情况,现在不少独生子女开始有了独二代,很多没有兄弟姐妹的人出现了,我们完全不知道如何教育他们,人类从来没有教育独生子女的经验。或许这些孩子非常聪明,但是他们终究不一样,我们不知道如何去面对他们。 我认为,我们现在有些教育理念是错误的。比如学习是快乐的,学习不会的东西,怎么会快乐呢?快乐的教育是不对的。还有教育要以表扬为主,这是不对的。教育怎么可能离得开惩戒?对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我认为如果考试都考不过别人,何谈素质高? 如今,我们面对的是非常特殊的孩子,每个孩子享有多个长辈的爱,老师也不敢严加教育,这些孩子面临的是新问题开始出现的时候。中国的独生子女,要成为应对这些问题的主力军。未来,这些孩子要面对巨大的挑战。 这些孩子的父母,有的是老三届,他们有知识有文化,不过没有学历,他们懂牺牲,有忍耐力。他们现在开始退休,数量是庞大的。他们的退休是一种损失,近期很难再出现这批能够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的群体。 很多问题集中在一起,未来的发展,容不得我们有盲目的乐观。我们不要以为,发展是必然的规律。改革开放40年,史无前例,没有哪个民族能够有如此巨大的成就。希望把经济转化为文化,文化转化为文明。我们这批人,没有经历过战争,非常幸运。我的父亲生于上世纪30年代,一生下来就是抗日战争,随后是解放战争。我父亲的童年、少年时代,都处于战乱时代。我们的年代,和平、繁华、发展,我们面临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享受得太多了。之所以我们能够享受这样的年代,就是因为我们出生在这样的好年代。 记者王鑫 (根据录音整理,标题为编者所加) 现场问答 问:前段时间,出现了大学校长读错别字的情况,您如何看? 钱文忠:没有任何人能够认全汉字,也没有任何人可以理解所有的汉字,读错个把汉字情有可原,但是,他们没有理由读错,在那样重要的场合,应该心存敬畏,他们应该对汉字心存敬畏。缺乏敬畏,无法原谅。甚至,大学校长还反对质疑,他不知道人类所有的进步都源于怀疑,所以更加不能原谅。相比较他们的读错字,缺乏敬畏和反对质疑,不能原谅。 问:现在流行一句话,叫做放慢脚步,让灵魂跟上一点,您如何看? 钱文忠:前几年出现温州动车事故的时候,我在微博上说“慢点,放慢点”。如今我有点后悔,慢是需要本钱的,中国必须尽量高速发展。慢是需要有家底的,古代扬州可以慢,那是因为有千年积累的巨大精神财富。但是现代中国不能慢,我们只能快,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挑战。我们希望现在的快,能够达到未来的慢,这是我们的理想。 问:您的文明和教养如何形成的? 钱文忠:我生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代,父亲在上海工作,母亲带着我去无锡,对于我而言,最早的老师都是家里的女性。现在的教育体制,能够带来文化和教育,但是文明和教养主要来自于母亲。过去的老家族、老规矩,都很重要。很多老先生,比如季羡林先生,他们都说,自己最重要的老师是母亲,他们的母亲可能不识字,每个优秀的母亲,天然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们都知道“孟母三迁”,孟母可能也不识字。最好的教育是教养,最好的文化是文明。记者王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