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房 “新华书房”是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江苏省全民阅读办、新华日报社联合推出的全媒体阅读品牌,面向全省以党员干部为主的广大读者,倡导在书香中滋养心灵、提高修养,在阅读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经专家、学者、业内人士严格遴选,2018年第四季度“新华书房”10本好书、10本延伸书目新鲜出炉。10本好书分别是《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国时代》《海魂:两个人的哨所与一座小岛》《四十不惑: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验分享》《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国之路》《定力:中国社会变革的思想基础》《规模》《时间的压力》《海绵城市十讲》《生命3.0》,10本延伸书目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文化通识》等,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科学、历史人文、科普新知等丰富内容,展现精彩思想、集萃新版好书,与读者一道分享。 《生命3.0》 作者/主编:迈克斯·泰格马克【美】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6 在人工智能崛起的当下,你希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当超过人类智慧的人工智能出现时,人类将何去何从?人工智能时代,生而为人的意义究竟是什么?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终身教授、未来生命研究所创始人迈克斯·泰格马克在书中将带领我们参与这个时代重要的对话。作者对人类的最终未来进行了全方位的畅想,从我们能活到的近未来穿行至1万年乃至10 亿年以后,从可见的智能潜入不可见的意识,重新定义“生命”“智能”“目标”“意识”,并澄清了常见的对人工智能的误解,帮助读者构建起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动态的全新思维框架。 新华书房·第四季度 导读荐读 · 本书目录 赞 誉 推荐序一 如何正确地关心人类命运 万维钢 科学作家,“得到”App《精英日课》专栏作者 推荐序二 重新定义生命 余 晨 易宝支付联合创始人,《看见未来》作者 中文版序 我们只看到了人工智能的冰山一角 引 言 欧米茄传奇 01欢迎参与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对话 02物质孕育智能 03不远的未来:科技大突破、故障、法律、武器和就业 04智能爆炸? 05劫后余波,未知的世界:接下来的1万年 06挑战宇宙禀赋:接下来的10亿年以及以后 07目 标 08意 识 后 记 未来生命研究所团队风云传 注 释 导读荐读 · 阅读指引 这本书在说些什么? 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生命?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泰格马克主笔的新书《生命3.0》中,将人类称为“观星者”。 正是人类这种拥有自我意识的小生物,通过不断地技术改良与迭代,凭借望远镜和星际探测器等手段窥视和探索宇宙深处,让宇宙大范围“苏醒”了过来。 “或许,人类对宇宙而言,就像清晨的你从睡梦中初醒时体会到的那一线微弱的自我意识一样,只是一个预告,预示着只要你睁开双眼,完全清醒过来,就会迎来更加庞大的意识。”泰格马克在书中写道。 自视为当下地球主宰者的人类,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至少是希望),目前的生命状态应该会持续下去,也许其他动植物还会发生灭绝事件,但是人类应该不会了,我们会努力克服和避免一切能够威胁到人类的事件。 但是,如果着眼于漫长的生命演化史,这种认知仅仅是一种理想化的奢望而已。 如果把时间轴拖拽到今后上万年或者上亿年来看,从10万年前人类的诞生到未来某一时期人类灭亡,这一整段的时间只是一个节点而已,就像是我们看侏罗纪时代的恐龙和奥陶纪时期的三叶虫一样。 “生命是一种自我复制的信息处理系统。”泰格马克在《生命3.0》一书中对生命进行了重新定义。信息处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可以简单概括为硬件和软件,硬件指一个生命体的器官结构等物质实体,而软件则是指用来处理感官信息和决定行动的所有算法知识。 从这个定义出发,泰格马克根据复杂程度将生命分成了三个层次——生命1.0、生命2.0和生命3.0。 生命1.0包含除人以外的所有地球生命形态,它们的特点是,硬件和软件的产生与迭代都依靠演化,面对环境没有任何主动性。通过遗传变异产生个体性状差异,然后经过自然选择让最适宜时下环境的性状留下,其他性状则全部淘汰,改变过程极为缓慢。 生命2.0是人类,我们的特点是硬件依靠进化,但是软件却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而自行设计。通过“复杂的口语交流软件模块”,我们能够复制和传递不同大脑中产生的信息,“读写软件模块”则能让我们存储和分享远超我们记忆总量的知识。 知识的不断积累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的创新,人类社会因此能够飞快迭代进化,这让我们收集和处理环境信息的能力不断增强。正是这种能够主动设计软件的能力,让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成为更高一级的生命形态。 但是,泰格马克认为,智慧生命存在的意义是让宇宙发挥最大的潜能,让宇宙彻底地苏醒。而作为生命2.0的人类,因为受困于硬件的局限性,无法实现这一终极任务。 因此,生命还需要一次终极“升级”,新的生命形态不仅能够设计自身软件,还能够主导自身硬件的设计,它们将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完全脱离进化的束缚,这便是以当下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生命3.0。 生命3.0目前在地球上并不存在,只是人们依据技术发展而做出的一种设想。尽管早在两年前就出现了 AlphaGo 这样的智能机器,攻破了号称人类智力最后一道防线的围棋,但是人类并不将其视为自己的对手或者威胁。 在人工智能领域,类似于 AlphaGo 这样的智能机器被定义为狭义人工智能。未来,真正要跟人类展开竞争,能够对人类产生威胁的是通用型人工智能,这是一种在所有认知任务上都与人类相似甚至更为优秀的智能机器。 生命3.0是否会真的到来,它们将以何种形态呈现,是否会对人类造成威胁,此类话题正是当下的争议热点。 乐观派认为,智能机器将会是人类最大的福音,一旦智能技术成熟,我们每个人都将成为新时代的“奴隶主”,在智能机器奴隶的伺候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帝王般生活。 悲观派则认为,人类在智能领域不断寻求技术突破,是一种玩火自焚的行为,在某一瞬间,会在我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发生权力反转,当下以造物者自居的人类将会成为自己的最后一项发明——超级智能机器——的阶下囚或牺牲品。 两种论调的主要争议点集中于“智能机器是否会产生意识”上,但是,泰格马克在书中指出,这种思考方向是错误的。 超级智能会怎样对待人类,只取决于它们会做什么,而与他们是否有自我意识无关。一辆自动驾驶汽车没有意识,但是它也可以轻易置人于死地。据此,泰格马克认为智能机器的目标是否和人类一致才是对我们最大的威胁。 过去,我们都过分强调意识的重要性,将意识作为一种武器来看待。诚然,正是自我意识让人类在众多的地球生命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地球的主宰。 但是,如果从生命演化的尺度来看,也许意识仅仅是强大能力的一种,在我们所处的这一特定阶段的环境中,意识刚好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其作用,让我们成为地球的统治者,就如7000多万年前主宰地球的恐龙的庞大体型和尖牙利爪一样。 人类凭借意识形成了大范围的协作体系,这是我们胜出的关键。就这一点而言,即使没有意识,智能机器也可以轻易实现比人类社会更为庞大且弱点更少的协作体系。 刘慈欣在《三体》中写道:“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自从发现我们能够利用意识实现大规模协作,能够通过自身手段改造和掌控其它物种后,我们便将自我价值建立在“人类例外主义”之上,认为我们是这个星球上最为聪明的存在,这种聪明让我们感觉既独特,又优越。 “人工智能的崛起将迫使我们放弃这种想法,变得更加谦虚。”泰格马克提醒道,“人类能控制老虎,并不是因为我们比老虎强壮,而是因为我们比它们更聪明。这意味着,如果我们不再是地球上最聪明的存在,那么,我们也有可能会失去控制权。” 届时,同恐龙一样,具备意识能力的生命的辉煌时期,在演化尺度上将成为一个新的有意义的节点而已。 人工智能让我们认识到自己在智力领域的脆弱,同时也促使我们反省,意识这项独特的能力带给我们的真正价值。它并非我们用来奴役万物的刀剑,而是造物主赐予我们用以点亮荒芜宇宙的火焰。并不是宇宙将意义赋予了有意识的实体,而是有意识的实体将意义赋予了宇宙。 因此,泰格马克呼吁到,人类在规划未来的前进方向时,不仅要考虑自身生命的意义,还要考虑宇宙本身的意义。相比于智能的未来,意识的未来才更为重要,因为意识是意义之所在。 生命3.0具备意识并不可怕,只要它们同我们目标一致——将“更大范围的‘苏醒’宇宙”视为自己的使命——这是一种美好的期望,也是我们现在就应该开始为之努力奋斗的未来。 当时,不管是像霍金这样的科学家,还是像马斯克那样的企业家,以及《自然》《科学》这样的顶尖的学术期刊,都非常罕见地同时推荐了这本书。 霍金在推荐语中写道:“无论你是科学家、企业家,还是将军,所有人都应该问问自己现在可以做些什么,才能提升未来人工智能趋利避害的可能性。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一次对话。” 本书作者 泰格马克是一位宇宙学家,拥有美国与瑞典双重国籍,近年来他的研究拓展到了人工智能领域。 他是MIT物理学终身教授、基础问题研究所科学主任,师承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约翰·惠勒,与理查德·费曼和基普·索恩师出同门。他提出了“数学宇宙理论”,是平行宇宙理论世界级研究权威,还著有畅销书《穿越平行宇宙》。《科学》杂志“2003年度突破奖”第一名获得者,被誉为“最接近理查德·费曼的科学家”。 泰格马克从14岁起便担忧核武器会毁灭人类。南肯辛顿科学博物馆一行更是深深触动了他。他当即便打电话给Skype联合创始人Jaan Tallinn,商量成立未来生命研究所(Future of Life Institute,FLI),致力于降低人类所面临的风险,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过程中的可能风险。这家非盈利机构很快便获得了马斯克的1000万美元投资,马斯克、霍金等人也担任其科学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