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江苏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自古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文化资源丰富,文脉深厚悠远。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推动了江南文化、运河文化的孕育、形成和发展,创造了吴文化、金陵文化、维扬文化、楚汉文化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 绵延数千年的江苏文脉历久而弥新,与中华文脉息息相关,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进入新时代,着眼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江苏省委省政府启动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努力通过系统整理研究江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深入探究蕴含其中的特殊精神基因、深沉精神追求、独特精神标识,深入阐发其历史底蕴和时代价值,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为传承发展中华文脉写好江苏答卷,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贡献江苏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文化使命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对自身文化传统、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充满信心,才能有坚持坚守的定力、奋起奋发的勇气和创新创造的活力。 在当代中国,坚定的文化自信既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更源于这种优秀基因的当代传承和发展。江苏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出色的表现和卓越的成就,浸润其间的文脉不仅是江苏的文化血脉,也是中华文化的独特标识。江苏文脉不仅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流淌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 实施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是一次“寻根之旅”,通过以文本形态、数字化形态保留江苏记忆的形式,深化对江苏历史文化的认识,讲清楚江苏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独特创造,呈现江苏历史上的文化高地;更是一次“追梦之行”,努力为江苏构筑新的文化高地探明趋势、找准走向、把准脉搏,在新时代以新的文化创造、文化进步担当起新的文化使命。文脉工程既不忘本来、追溯由来,着力凸显江苏文化的历史成就和个性特性,彰显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和深沉追求;又着眼当代、继往开来,力求为推动江苏文化的新发展提供源头活水,为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作出江苏贡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是我们当前为之奋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沃土。推进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就是要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高度的文化自觉,以科学、礼敬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展现江苏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 打造传世精品,建设精神家园 盛世修典,太平纂帙。历史上的大型文献整理成果,往往是朝代兴盛、天下太平的重要文化标识。唐代的《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宋代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以及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震古烁今的巨制,都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厚重和辉煌。 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成果《江苏文库》,作为江苏文化集大成之作、历史上第一部江苏文化百科全书,既突出江苏文化的脉络与主体,又彰显江苏文化的丰富与多彩,具有集成性、经典性、引领性等特点。工程坚持以传世之心精耕细作、以敬畏之心打造精品,努力使之成为江苏构筑新的文化高地的重要标识和坚实底座。 在整理方面,坚持在广泛搜集历代典籍的基础上,按照科学、系统、辩证的原则,精心遴选书目,用心撰写提要,细心点校勘误,以完整呈现江苏历史文化面貌、展现当代学术成果和文献现实意义。在研究方面,着力把好选题关、作者关、审稿关、学风关,坚持以学术质量为最高标准,汇聚省内外、国内外优秀学者资源,注重在前人成果基础上发掘新材料、研究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构建新理论,力求推出一流成果、打造传世之作。在出版方面,注重在版本呈现、文字编校、装帧设计等方面下足功夫,坚持精编、精校、精印,力求使成果彰显整体感、厚重感、精美感。 工程不止于文献、文库,始终聚焦于文脉的传承发展,致力于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使优秀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为建设精神家园提供根源与资源、注入动力和活力。 推进转化创新,促进交流互鉴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效的文化传承离不开适应当代社会的有效文化传播,这就需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通过转化创新激活生命力和创造力。 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是一项学术工程,更是一项惠及大众、泽被后世的基础性、传承性工程,推进工程成果的宣传推介和转化应用是重要环节。在实施过程中,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着力拓展传播平台,积极运用现代化传播理念,充分借助新技术手段,推动成果融入国民教育、滋养文艺创作,使之更好地走进社会公众、放大“溢出效应”。 江苏通江达海的独特地理位置决定了江苏文化开放包容的鲜明特征,唐代扬州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明代郑和率领船队从江苏出发七下西洋,中国第一部放眼看世界、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海国图志》在江苏编成,历史上中华文明曾通过江苏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世界优秀文化也曾通过江苏深刻影响中国。为此,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专门规划打造“江苏文化译林”,聘请知名汉学家,精选代表性研究成果外译传播;积极借助各类文化交流品牌活动,推动工程成果的国际传播;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打造文化对话交流的平台和载体,通过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江南文脉论坛、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组织大型原创歌剧《运之河》《鉴真东渡》海外巡演等,促进跨文化的传播展示和交流互鉴,努力提高江苏文化影响力,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也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江苏的智慧和力量。(作者:王燕文,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