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两会,举世瞩目。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在关于国务院其他机构的调整中,“不再保留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引人关注。 机构的变化,会不会带来全民阅读的变化?《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代表委员们共商国是的话题之一就是全民阅读。两会期间,虽然关于全民阅读的提案议案和建议的题目各有不同,但聚焦点却是一致的:全民阅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新时代的全民阅读态势只会更强,不会变弱。
如果从2006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原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联合倡导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算起,利国利民的全民阅读活动至今已经开展了12年。回望过去的岁月,是全民阅读取得历史性突破和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段。“书香中国”系列活动、主题阅读活动、全民阅读“七进”活动的蓬勃开展,全国农家书屋建设以及“书香机关”“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乡镇”建设的遍地开花……读书学习在全国蔚然成风。 16年前,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倡议设立国家阅读节,作为连任委员,他今年再次提议设立国家阅读节。同样的建议,内涵与条件却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仅从2012年到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由76.3%增长到79.9%,0—17岁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率、人均图书阅读量、人均每天图书阅读时长都有明显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400多个城市设立了读书节、读书月,苏州、深圳等地的读书节已经发展成为城市的重要文化活动,全民阅读的话题甚至进入了一些省市的高考语文试题。全民阅读已经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
从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历史性地写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到2014年“倡导全民阅读”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再到2017年全民阅读连续四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从过去3年的“倡导”变为“大力推动”,党和政府对全民阅读的高度重视,也已经走过了6年。 为什么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全民阅读?李克强总理曾经指出:“我们国家全民的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 今年,朱永新委员在提案中说:“让国家阅读节成为阅读推广工作的龙头,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这段话深刻总结了阅读推广和国家实力的丰富内涵,也是全民阅读必将更加受到党和国家重视的内在逻辑。
进入新时代,全民阅读的作用,越来越大了。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内容给全民阅读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抓手。 其实,今年两会上受到热议的“乡村振兴战略”,也可以把全民阅读纳入其中。正如全国人大代表刘忠斌、别必亮所言,“农民多读书,视野开阔,致富的路径也就更多元,这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村亟待通过引导人们阅读来助推乡村的文化振兴。”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解决全民阅读发展中依然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全民阅读未来发展的关键。对此,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已经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比如,加快建立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阅读条件;不断加大保障力度,着力推动重点群体、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包括城市空巢老人、农村弱势群体阅读;农家书屋要走信息化服务发展道路,充分满足农民群众文化信息需求;建立国家层面的全民阅读工作协调机制,成立国家全民阅读促进委员会;加强社区书店及基层书店建设,完善全民阅读基础设施体系;推进乡镇图书网点建设;推行“公共图书馆+学校+家庭阅读”的服务体系,让三者可以流通互动;推动全民阅读服务均衡发展,扶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进行全民阅读设施建设和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让农家书屋、职工书屋充分发挥其功效,等等。 全民阅读需要全民参与,持久深入地推动阅读也需要全民参与。只要每个人都努力成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者、参与者,全民阅读终将成为建设文化强国的不竭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全民阅读,早已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都市和乡村群众改变命运、奉献社会的人生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