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根植于吴文化,又居于改革开放前沿,在轰轰烈烈的时代潮流里,有新时代下最真实、最动人的图景。文学作品能帮助人们长久地记录下这个时代,也记录下那些向生活作战的勇士。基于此,园区于近日召开“长三角文学高地建设峰会”,邀请了三省一市的十一位文学名家列坐于长江之畔,发表《苏州宣言》,分析合作的必要性、可行性及重要性,探讨文学如何记录今天的城市化进程又如何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列举长三角文学高地建设举措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园区’是我们可以书写中国外向型史诗片的大作品”
何建明(中国作协副主席) 如今的长三角经济发展迅速、政治影响力巨大、社会面貌发生激变、生活条件优越,却没有出现啃着黄土、玉米的贾平凹、陈忠实、莫言创作的高峰深厚的作品。我们一直沉浸在中国的乡村的书写,没有跟上社会的发展和百姓的需求,但是如果21世纪中国的文学要走向真正的高峰或者说要超越我们的前人,就必须找到突破点——充分利用其他地方的作家没有的资源来描写城市现代化进程,描写这个过程当中人的变化,人的情感变化——苏州工业园区就是一个支持我们书写中国的外向型史诗片的一个大作品。 “希望金鸡湖也能留下像西湖一样的文学典故” 王尧(江苏省作协副主席,苏州市文联主席、作协主席) 园区过去基本上是“渔民”的城市,现在已经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文化混杂的状态,园区的建设完全改变了苏州和江南文化单一的结构,有可能在这个杂交当中,能生长出一些新的东西,所以园区有许许多多的文化大手笔。希望未来在园区的中心地带,也能留下历史的文化积淀,留下像西湖一样的有关文人的传说。 “在园区开展此次论坛是推出长三角文学整体形象的良好机缘” 范小青(江苏省作协主席) 长三角地区有互相成为一体的基础。苏州工业园区建立在深厚的传统基础之上,这里经济高度发展,同时又和文化相结合,在这里开展长三角文学高峰论坛是一个非常好的机缘以及融合。有了这个平台后,以后很多会议、活动都可以采取互相融合的机制,将四地作家两两组合,这样既融合、又比较,有利于我们长三角的整体文学形象向全国文坛、全社会推广。 “《苏州宣言》关于人才培养的相关内容非常好” 何颖(安徽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 《苏州宣言》里面提出了重视和培养青年作家的健康成长。我建议高地建设最后要有高人,高人后面还有后续人才,就是青年创作人才。能不能每年借鉴其他的文艺联盟现有的一些做法,每年三省一市轮值,有一期创作营、写作营培训,然后请建明主席、小青老师这些大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最后的创作作品在三省一市集中推荐。 “江南文人应该有文化自信” 赵丽宏(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上海作协副主席) 江南的历史记载的精细、准确度一点也不比北方差。以前一直说江南小桥流水,是柔弱的。后来我认为江南刚烈,它的雄浑博大跟北方相比一点不弱,它的文化,它历史上的人物,比如越国和吴国之间的战争,比如鲁迅、秋瑾,他们的故事都是刚烈的。江南的文人如果出去离开江南到北方去闯荡天下也都成大器,这主要是来源于江南的文化底蕴。所以我们说文化自信,江南应该有自信。 “长三角文学高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章剑华(江苏省文联主席) 长三角文学高地建设对江苏省有重要的意义,2006年江苏提出建设文化强省,当时的目标为文化事业强、文化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后来省委、省政府又进行调整,增加了文化引领和文化凝聚力。到了党的十八大以后又加了两个高地:思想文化建设高地以及道德风尚建设高地。 “文学应当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 季宇(安徽省文联名誉主席、省作协名誉主席) 长三角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经济最具活力的、开放程度最高的地方,文学如何更好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是个很有趣也很重要的课题。从组织层面上,从文联作协的角度,第一我们要达成思想共识;第二希望能建立一个有效的联络协调机构;第三密切交流、加强联络;第四利用一些新的手段,建立联络性的平台,把长三角的作家凝聚起来;第五个是否能设立长江三角地区的文学奖。 |